乡音新唱 声动五洲——闽南语音乐的时代回响与世界表达







核心提示 音乐,作为无需翻译的心灵语言,始终拥有跨越地域、联结情感的力量。当熟悉的闽南语歌曲旋律在世界舞台上响起,那不仅是乡音的共振,更是一次文化的寻根与血脉的相认。
本期专题聚焦2025世界闽南语金曲盛典,通过对台前幕后嘉宾选手的专访,多维度展现闽南语音乐如何从质朴的乡土之声,演进为连接全球华人情感与记忆的文化纽带。希望这座以旋律筑就的桥梁,能承载着古老乡音的深厚底蕴,融入时代的新声,让闽南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陈思玮:让闽南语歌走向更远的地方
本报讯 (融媒体记者陈和俐)“这块奖杯,有太多人的温度。”在2025世界闽南语金曲盛典的后台,刚刚加冕全球总冠军的台湾赛区选手陈思玮非常激动,他告诉记者,是所有为闽南语歌打拼的前辈们,用歌声为他铺就登顶之路。
本次大奖赛,陈思玮的夺冠曲目《决定拼到底》正是一首融汇传统与现代的匠心之作。歌曲结合了当代的R&B节奏与电子音效,歌词探讨了关于身份认同与励志打拼的现代议题,是由中国台湾女歌手白冰冰公司旗下创作型艺人明亮,为陈思玮量身打造的一首励志歌曲。
我遇到了我的木工师傅和冰冰姐,以及所有我唱歌路上的前辈,他们不仅是我人生的领路人,还是我的伯乐。可以说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站在舞台上的我。”陈思玮说。
陈思玮的音乐根系,既深扎于台湾的沃土,也跨越海峡,在大陆闽南语地区的音乐森林中汲取养分。备赛期间,来自厦门、泉州的作品成了他每日的精神食粮。那些不同的腔调,不同的诠释,如同春雨滋润着他渴望突破的艺术心灵。
夺得全球总决赛冠军,对陈思玮而言,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全新的起点。他清楚地知道,这座奖杯的意义远不止于个人荣誉。
“有人讲,闽南语是‘河洛话’,是古汉语的活化石。我希望通过我的音乐,让更多人听到,这块‘活化石’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它是活的,是有生命力的。”陈思玮表示,希望能与海峡两岸乃至全球的更多音乐人合作,让全世界听闽南歌的人都能因为一首闽南语歌而感动、而好奇,进而想要去了解这背后深厚的文化,让闽南语歌走向更远的地方。
廖韵宜:用音乐构建闽南语传承血脉
本报讯 (融媒体记者陈颖)“历时近两年的精心准备,这次比赛对我而言,不仅是音乐的切磋,更是一次自我突破与文化寻根。”在22日举行的2025世界闽南语金曲盛典全球总决赛中,来自马来西亚赛区的选手廖韵宜凭借一曲深情的《原谅》,成功斩获亚军。
“大赛汇聚了来自全球的闽南语音乐高手,让我大开眼界。”廖韵宜表示,“不同国家的选手演绎闽南语歌曲各具特色,有的活力唱跳,有的以乐队形式呈现,让我直观感受到闽南语音乐的多样性与时代活力。”
作为福建籍华裔,廖韵宜对闽南语怀有深厚情感。她观察到,不论在马来西亚或其他地区,不少人仍对闽南语歌曲存有“老旧过时”的刻板印象。因此,她希望以年轻、自然的演唱方式,重新诠释闽南语音乐,展现其现代魅力,打破成见,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闽南文化。
“在马来西亚,闽南语在家族世代间的使用频率正在下降。我期待通过音乐,推动更多年轻一代愿意说闽南语、唱闽南歌,让语言与文化得以永续传承。”廖韵宜说。
这是她第三次来到中国,此次安溪之行令她倍感亲切。“在这里,大家都讲闽南语,像是回到了语言的故乡,找到同根同源的家人。”她满怀感恩地说道。
吉良:以歌为媒,在茶香中读懂安溪
本报讯 (融媒体记者易晓东)“第一次来到安溪,这里的茶香与歌声让我一见如故。”22日,在2025世界闽南语金曲盛典全球总决赛中荣获季军的印尼棉兰歌手吉良,在接受专访时深情讲述他与安溪的特殊缘分。这位阳光开朗的年轻歌手,不仅用歌声征服了评委,更在比赛中与中国茶都安溪结下了不解之缘。
“走在安溪的街头,空气中飘荡着秋茶的清香,远处是连绵的茶山,这种感觉太美妙了。”吉良坦言,安溪独特的茶韵风情让他倍感亲切。在他看来,安溪深厚的茶文化与闽南语音乐相得益彰,形成了一种难以言喻的地域魅力。“在茶园环绕中演唱闽南语歌曲,仿佛更能体会歌词中的情感内涵。”吉良表示。
谈及与闽南语音乐的结缘,吉良回忆道,2023年,朋友向他推荐演唱闽南语歌曲,让他瞬间被这种充满感染力的音乐形式所吸引。尽管学习过程中遇到发音和声调的困难,但对音乐的热爱让他坚持走到全球总决赛的舞台。“在安溪比赛期间,每当演唱时都能闻到淡淡的茶香,就会不自觉地融入更多情感。”
虽然行程短暂,吉良仍抓紧一切机会感受这座城市的魅力。他特别提到,安溪铁观音的独特韵味让他印象深刻。“茶汤入口的瞬间,仿佛能品味到这座城市的千年文脉。”为此,他已计划再次造访安溪:“下次我一定要去茶园深度体验,向茶农学习制茶技艺,让这些珍贵的文化养分融入我的音乐创作。”
获得全球季军后,吉良谦逊地表示,这份荣誉更坚定了他传播闽南语音乐的决心。“安溪让我明白,音乐与茶文化都是沟通心灵的桥梁。我希望能通过自己的演唱,让世界更多人了解闽南语音乐的独特魅力,爱上这座飘着茶香的城市。”
高汶玟:从捧杯到授奖,一场温暖的循环
本报讯 (融媒体记者李艳伟)“像是一个温暖的循环,我从这里出发,又回到这里。”一年前,高汶玟站在“中国茶都”安溪的舞台上,捧起2024世界闽南语金曲盛典的冠军奖杯;一年后,她以颁奖嘉宾的身份重返舞台,将这份荣誉交到新晋冠军手中。身份的转变,让她感慨万千。
“去年是接受肯定,今年是传递责任。”高汶玟在赛后专访中笑着说。她坦言,再次来到安溪,对这座城市的理解更加深刻。“安溪的茶香里藏着故事,山水间流淌着旋律。这次来,感觉它更年轻、更有活力了,就像我们一直在努力的闽南语音乐一样。”
从去年的选手到今年的颁奖人,高汶玟的视角发生了变化,但初心未改。她看到的不仅仅是比赛的竞技,而是新一届选手对闽南文化的全新诠释。“我们不能只停留在《爱拼才会赢》,更要创作出属于这个时代的闽南语歌曲——讲述我们当下的生活、情感和潮流。”
作为从大赛中走出的青年榜样,高汶玟对传播闽南文化有着清晰的自觉。“关键在于自然融入,而非刻意说教。就像安溪的茶,一杯好茶自然能让人了解背后的文化。音乐也是如此,一首好歌就是最好的媒介,能让人无门槛地爱上闽南文化。”
身份几经转变,初心始终如一。她期盼着这座音乐之桥能迎来更多年轻的身影:“希望明年此时,能看到更多‘00后’‘10后’站在这里,用属于这个时代的声音,让闽南语歌曲在世界的舞台上绽放。而我们,愿意做那座越来越宽的桥,让年轻的乡音飘向更远的远方。”
陈飞: 用闽南语音乐构建连接世界之桥
本报讯 (融媒体记者李艳伟)“我们希望让闽南语音乐被更多人听见、喜欢、传唱。”2025世界闽南语金曲颁奖盛典暨海峡两岸闽南语音乐大奖赛总决赛在安溪圆满落幕后,总制片人兼总导演陈飞在接受专访时,道出了她坚守二十余年的初心。
作为中国文化大使、海峡两岸亲善大使、大陆首位闽南语歌后,陈飞不仅是这场文化盛事的创办者,更是推动闽南语音乐走向世界的灵魂人物。她表示:“这不仅是一场音乐比赛,更是一座桥梁——一座连接乡情、沟通两岸、辐射世界的音乐桥。”
“闽南语歌曲,是流淌在血脉中的乡愁。”陈飞动情地说,“每一段熟悉的旋律,对遍布全球的闽南乡亲而言,都是指引归途的灯塔。”自2006年起,她连续六届参与全球闽南语歌曲大赛的制片与评审工作;2021年,她发起创立世界闽南语金曲盛典,致力于打造一个既扎根乡土、又面向国际的交流平台。
谈及总决赛再度落地“中国茶都”安溪,陈飞认为这是一种深层的文化契合。“安溪有茶香袅袅,也有乐韵流淌。这片土地包容而开放,为来自世界各地的闽南语音乐人提供了展示与交流的舞台。”她笑言,“很多歌手是慕名而来——既为音乐,也为那一杯铁观音。我们希望通过音乐,把家乡的茶香与深情,传递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从红毯秀到开场歌舞《请到安溪来喝茶》,从六十强选手合唱《爱拼闽南人》到白冰冰、柯以敏、洪荣宏等知名歌手的精彩演绎,整场盛典高潮迭起。当经典旋律《爱拼才会赢》响起,全场齐声高歌,凝聚着闽南人共同的文化记忆与拼搏精神。“那一刻,语言与地域不再重要,音乐让我们成为一家人。”陈飞感慨地说。
“看到来自全球各赛区的选手在这个舞台上绽放光彩,收获跨越海峡与洲际的掌声与共鸣,就是我们所有努力最好的回报。”陈飞表示,她将继续推动闽南语音乐的传承、创新与全球传播,让古老的乡音焕发新声,吸引更多年轻人聆听并爱上这一独具魅力的音乐形式,真正让闽南文化走向世界、光耀时代。
白冰冰: 安溪最美的风景是人
本报讯 (融媒体记者陈颖)“这是一场备受期待的比赛,来自世界各地的歌手盛装出席,让我们感受到这一传统语言文化在现代音乐中的新生命力。”2025世界闽南语金曲颁奖盛典暨海峡两岸闽南语音乐大奖赛全球总决赛期间,中国台湾女歌手、著名主持人、演员白冰冰告诉记者。
大赛现场,白冰冰献唱《唱袂煞》《舞池》等经典曲目,旋律悠扬动听,引来掌声阵阵。“闽南语是一种非常优美的语言,用闽南语咏唱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能够将其中的意境展现得淋漓尽致。”白冰冰认为,泉州的闽南语与台湾的闽南语本就同根同源,只是腔调略有不同。
“安溪是个好所在,地灵人杰出人才。希望大家有时间多来安溪走一走,来安溪喝好茶!”现场,白冰冰向屏幕前的各地热爱闽南语音乐观众推荐安溪。此前,白冰冰曾到安溪游玩。“泉州有我许多好朋友跟乡亲。这次来到安溪,一路走来,无论是入住的山庄,为我开车的师傅,或是遇到的每一个人,让我觉得都非常热情好客,这里的人好美!”白冰冰讲道,一个地方的美好是人是物是风景,她在安溪首先看到最美丽的风景是人。
据了解,白冰冰出道已逾52载,以歌者为起点,始终致力于传播闽南语音乐,创作并演唱上百首作品,其中《唱袜煞》《阿娜答》等歌曲深入人心。2022年12月31日,她凭借《来去厦门》一举摘得“2022世界闽南语金曲颁奖盛典暨海峡两岸闽南语音乐大奖赛”最佳音乐录影奖。
黄庆元: 音乐让两岸在旋律中相遇相融
本报讯 (融媒体记者陈和俐)“再次坐在评委席上,台下是海峡两岸期待的目光,耳边是闽南语旋律的海浪——这一刻,我忽然意识到,我手握的不仅是个话筒,更是一把能够唤醒共同记忆的钥匙。”2025世界闽南语金曲颁奖盛典暨海峡两岸闽南语音乐大奖赛全球总决赛上,台湾资深音乐制作人、评委黄庆元如是说。
黄庆元告诉记者,他亲历了闽南语音乐从乡土小调到登上国际殿堂的完整旅程。“三十年前,我们还在巷口传唱《爱拼才会赢》。今夜,在这个全球的舞台上,来自两岸,甚至全球的闽南语音乐人正用同一种语言,创造出既传统又现代的音乐图景。”
黄庆元曾创作作品《把根留住》,发行于1990年,歌词“让血脉再相连”“多少脸孔,茫然随波逐流”等句,旨在表达两岸血脉相连的情感,曾引发两岸同胞对文化根源的集体共鸣。该曲获十大中文金曲奖,并被广泛传唱。如今,他已在北京生活近20年,连续多届担任世界闽南语金曲颁奖盛典总决赛评审团成员,评选全球闽南语音乐奖。
“我特别注意到那些‘90后’‘00后’创作者。他们大胆地将电子节奏融入南音,用R&B诠释闽南语歌曲,让古老的闽南语在新时代焕发出意想不到的生命力。这让我深深感动——文化的生命力从来不在于固守,而在于一代代人用自己时代的语言去重新诠释。”黄庆元说。
黄庆元告诉记者,在安溪街头听到的闽南语口音让他想起家乡,而这里铁观音的香气又如此独特。这种“同中存异”的体验,恰恰是闽南文化最宝贵的特质。“我们共享着语言的根,又在不同的土壤上开出了各具特色的花。”
“我知道明年我还会站在这里。”黄庆元说,“因为每一次盛会,都不是终点,而是闽南语文化走向更广阔天地的新起点。”
安溪频道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包含安溪电视台和《安溪报》新闻。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安溪频道”。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安溪频道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安溪频道)”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安溪频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安溪频道联系的,请致电:23286000,或E-mail至:ax23286000@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