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织“三张网”守护景区食品安全
本报讯 (融媒体记者章桂林 通讯员陈彩虹)在金谷镇,一条曾经静默流淌的河道,如今蝶变为我县炙手可热的文旅新地标——金谷溪岸艺术公园。本土艺术家陈文令的叠石景观如大地骨骼般隆起,灵动铜雕群像在粼粼波光中起舞,蜿蜒的亲水步道串联起自然野趣与人文匠心。每逢假日,游人如织,打卡拍照、大快朵颐、选购特色风物,一派生机盎然。
网红热度带来巨大客流,也带来食品安全监管的新挑战。如何让游客开心玩、放心吃、尽兴买?近年来,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将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的触角精准延伸至旅游热点。作为市场秩序与食品安全的“前沿哨”,金谷镇市场监督管理所以“守门人”的担当,巧织服务、监管、发展“三张网”,为金谷溪岸的“网红‘变’长红”夯基垒台。
金谷镇市场监督管理所所长王艺铭介绍,早在金谷溪岸艺术公园文旅业态初露雏形时,该所便主动靠前,联合镇政府与意向入驻的食品经营者精准对接。组织工作人员化身“政策宣讲员”,讲解《食品安全法》中关于资质、场所、人员健康的硬杠杠;手把手指导准备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申请材料,厘清“办什么、怎么办”,从源头拧紧安全阀。
与此同时,金谷镇市场监督管理所量体裁衣,打出“分类监管+智慧赋能”组合拳,让游客消费“安心无忧”。组织监管人员深入伯勒溪谷艺术餐厅等固定餐饮单位后厨,细查食材采购台账,确保肉蛋菜“来路明”;紧盯操作区卫生,核查刀具砧板“生熟分”;严验餐具消毒记录,保障入口安全“无死角”。
不仅如此,金谷镇市场监督管理所还依托办公场所毗邻景区的优势,积极运用食品快检设备,对餐饮单位及市场的蔬菜、肉类、水产等高频食材进行“即时体检”,重点筛查农残、兽残、瘦肉精等风险指标。结合年度监督抽检计划,对景区及周边餐饮、食品店开展靶向抽检,织密风险防控网。
“以前总嘀咕景区餐饮干不干净,土特产质量靠不靠谱。现在到金谷溪岸,每家店证照亮堂堂,餐车也收拾得干干净净,买啥都踏实!”游客李女士说。
如今的金谷溪岸,不仅是艺术与山水交融的“打卡胜地”,更成为食品安全与文旅繁荣同频共振的“鲜活样板”。王艺铭表示,下一步,除了对景区周边零食、土特产店铺,高频次督促落实进货查验之外,将借力景区节庆活动,积极向游客发放宣传册页,普及食品安全常识和消费维权途径,引导游客擦亮眼、理性购、安全享,让“诗与远方”的烟火温度持久绵长。
安溪频道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包含安溪电视台和《安溪报》新闻。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安溪频道”。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安溪频道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安溪频道)”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安溪频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安溪频道联系的,请致电:23286000,或E-mail至:ax23286000@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