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两固
李建民
10年前来到“中国茶叶第一镇”(中国商业联合会会长何济海题)感德,写下散文《在兰花香的小镇》。文中有一小标题“到两固家喝茶”,写的便是今天再次在感德镇槐川村见到的“铁观音制茶工艺大师”“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陈两固。很多人称他“大师”“陈总”,而我总喜欢叫他“两固”。这“两固”在闽南语词汇里与“两顾”谐音,有“内外顾”的意思,引申开来便有“既顾生意,又顾名声”的说法,恰合我意。想想一晃10年过去,然而他在茶乡种茶、制茶,一以贯之:不高的个,黝黑而有光的瘦削脸庞,岁月像吹过山岗的风,温润与软和,对他似乎不曾留下任何的刮痕。他与我的安溪挚友王乃通有类似之处:喜欢呵呵地笑与含而不露地调侃,这样的人随和而不显老!即使老了,也不乏骨子里的豁达与幽默。
因为家穷,小时候见了有钱或大家族的人总绕着道儿走,这是至今两固不曾忘怀的自卑与羞怯。就像那扎在半空中的老宅,跨出家门就是断崖式的山涧,不能不小心翼翼。我的第一次到两固家喝茶是在夜间,镇长开车领着我们几个采访团骨干前去他的新房——坐落在老屋下方的一片五开张新厝。其时也是五月,经过的田间稻谷飞扬,蛙声一片。明灭的乡村灯光,曲折黝黑的乡间小道,影影绰绰让我感觉有点地自偏。就在这里我第一次听到“老固”与“野实”的关联句。“野实”即“野化茶”,也就是野生茶树林,“老固”顾人到深山老林采摘,然后制成了“野味十足”,品质极佳的“野实”。至此我只了解到“野实”的这层意思,至于该茶的管理、生产和品质上有什么特点,没有深究。一杯茶么,云雾缭绕地干什么?!这也验证了,只知茶香味,不知味自何来的认知上的简单粗暴。此后便自说自话:不是制茶人,何来那么深的体验与感受?似乎情有可原!
直至这一次的与京闽电影王总的感德同行,我才再一次感受了“野实”真正的内涵。原来2013年两固就开始专注于分散在故乡野山深处的几十上百年的野生茶树林的采摘、制作与分享,两年的摸索亏了几十万。当有人劝他不要再花冤枉钱去寻找什么野山茶,他却笃定“野实”是大自然的特别的馈赠。他更愿意花大把的时间去把艰难与遗弃拢聚。于是他不后悔以“亏”为代价,十多年不停研发,终于苍天不负有心人,2014年10月26日连续三天,十几个国家的41名外国茶叶专家,专程来到陈两固非遗工作室体验“野实”的生产,采摘,制作流程。他们跟着上荒岭、爬茶树,真切地体验“野实”的无污染自然放养生态。这种野茶不仅采摘难度高,9斤茶青才能做出一斤茶,但它的不施肥,不打农药的自然吸纳和香韵相溶相生,滋味醇厚,甘滑饱满,津液不断。正如一位英国茶商所评价的:“汤色金黄明亮,花果香浮动,喝下去满嘴都是茶。”他说的这个“茶”是野味饱满的茶感,是其他垦养茶所没有的特殊“茶味”。物以稀为贵,更因为“野实”的富含其他有机元素,使得该茶的仰慕者日趋众多,卖出的高价也属实至名归。如此,也使得出自闽南语“很实在”意思来冠名的野生茶,人们也拿来形容陈两固的“做好茶,做好人”的理念。“野实”——“很实在”,既特指野生茶,也喻人!
“野实”特殊的芳香是一种古木的醇,它色泽褐红,有琥珀的光泽,口气饱满不像茶园里采摘制作的铁观音那么直接芳香,有一种隐忍的含蓄。显然半天时间的走访不足以攀登“野实”的生存之所荒山野岭,望着远处的崇山峻岭,想着,高达七八米的放养茶林,采一片茶叶还得用钩子采才够得着。第一次听过帮每一位采茶女买保险的事吗?除非采“野实”相信没人会花那冤枉钱。野山荆棘,野树高耸,蚊虫蛇蝎出没,采茶宛如盗取仙家灵芝。于是打消了去野山的想法,两固就近地带着我们去了他承包的、那个叫“垵口”茶山山头。令人惊讶的是,这里竟然有个可以360度环视的观景台,两固往那一站,密密麻麻的山头万簇绿茶振臂欢呼,山谷似乎一阵“乌拉”。四个山头形成的一个坳,后面是几重绿青黛蓝的绵延山头,煞是好看!我不禁好奇地问:“这漫山遍野的茶树,哪是你的茶园?”两固嘻嘻一笑,挥手指点着说:“有栽树的茶园都是。”他这一说我才发现,远近茶园果然间有秀树娉娉袅袅,在这万千株茶树前他像指挥千军万马的拿破仑,不过他更显得更为轻松。我又问种的什么树?好像也是细枝嫩芽的!他还是那副浅浅的轻松:“桂树和肉桂”,哦,都是香型树,难怪他手里的茶多了一种不可名状的含蓄芬芳!种茶种到了这个份上,不是审美是审美?!
再见两固,我也成了另一个我了。对茶的渴望转为对人的敬仰,这是多么朴素的情感呀!就像茶人敬天敬地,维护着大自然恩赐的一切,湿度、温度、柔度,每一刻度在茶农心里有底数。他们在向大自然讨生活的同时,也用自己的智慧去创造自然,顺应自然,茶的歌终究是:“贫瘠的红壤种夕阳,瘦嫩的绿芽肩春秋!”我想起自己四十年前写过的《种茶人》歌词。
安溪频道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包含安溪电视台和《安溪报》新闻。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安溪频道”。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安溪频道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安溪频道)”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安溪频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安溪频道联系的,请致电:23286000,或E-mail至:ax23286000@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