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频道

庄炎林:投身抗战的侨界丰碑

2025-09-23 09:35:41来源:安溪报

陈克振

祖籍安溪的全国侨联第四届主席庄炎林,是抗日战争中一位身经百战的老战士。他以青春热血投身抗日烽火,历经学生军、地下党、外交战线等多重身份的淬炼,最终成长为侨界德高望重的领袖。2015年,他荣膺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颁发的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并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礼阅兵盛典,其传奇人生成为连接民族记忆与时代精神的璀璨纽带。

1921年,庄炎林诞生于上海。1934年,他远赴新加坡、马来西亚求学,次年归国继续在中学学习。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毅然报名参加上海童子军抗日战时服务团,积极投身抗日宣传、组织群众、维护社会秩序及防范敌特破坏等工作。

1938年8月,庄炎林赴港寻父,并表达了北上抗日的坚定决心。因日军进攻武汉导致交通受阻,父亲庄希泉安排他先赴广西桂林深造。在桂林高中就读期间,恰逢广西当局为抗战需要第三次组建学生军,庄炎林立即报名参军,成为第一团第二大队第七分队的一员。

历经两个多月的集中训练,庄炎林与战友们分赴各地,开展发动群众参加抗战的宣传组织工作。他所在的第一团驻扎平乐,深入公路沿线两侧各30公里的乡村。1939年11月,日军攻占南宁后向北进犯昆仑关,军民奋起抵抗,首战告捷,歼灭日军一个团并击毙团长,但次战失利。

昆仑关战役中,学生军英勇参战。庄炎林被派往武鸣县负责抗日组织发动工作,参与侦察敌情、护送伤员、运送弹药粮食等任务。行军途中,他们屡遭日军飞机轰炸扫射,庄炎林多次藏身于甘蔗地、树林中,虽树枝被炸断,却奇迹般安然无恙。

3000余名学生军在各地配合正规军作战,屡建奇功。一次,庄炎林与战友在乡下组织群众转移时,突遭日军炮击,他们迅速卧倒,身旁一头水牛被炸得血肉横飞,而他仅被土覆盖,幸运地逃过一劫。1940年夏初,庄炎林所在的学生军第一团调回桂林,结束了为期一年半的学生军生涯。

调回桂林后,庄炎林在桂林中学高中继续学业,表现优异,于1940年12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学毕业后,他考入广西大学,并担任新生党支部副书记。

1942年,香港沦陷后,庄希泉在党组织的关怀帮助下转移至桂林,以华侨身份掩护地下党开展工作。此时,庄炎林已担任广西大学党支部书记、省委交通联络员、桂林市委书记等要职。1943年初,他通过关系与中共中央取得联系,为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后,他继续坚守抗日前线,直至胜利。

抗战胜利后,庄炎林被调往上海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担任福建省多项领导职务,后调至对外经济联络部,被派任中国驻坦桑尼亚经济代表,负责数十个经济援建项目。此后,他又相继担任中国旅游总局副总局长、国务院侨办主任兼中国旅行总社社长、全国侨联第四届主席等职务。

2020年7月27日,庄炎林在北京与世长辞,但他投身抗战、奉献侨界的英勇事迹将永载史册。

【责任编辑:陈晓慧】

安溪频道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包含安溪电视台和《安溪报》新闻。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安溪频道”。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安溪频道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安溪频道)”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安溪频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安溪频道联系的,请致电:23286000,或E-mail至:ax232860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