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岳父黄星辉
苏宇霖
岁月如流,倏忽廿二载。岳父黄星辉同志于2003年7月30日离世,但他的音容笑貌,他那铿锵浑厚、自信从容的话语,时常萦绕心间;他生命中的点点滴滴,更化作砥砺前行的力量,催我奋进。
岳父生于1923年1月,参内乡大厝村人。他的一生,是忠诚于信仰、奉献于人民的一生。
青年时代,岳父的命运因一次义举而转折。1947年夏,时任长坑伪警所后勤警长的他,意外获悉伪警局密令逮捕王江岚(后任安溪游击大队副大队长)。王江岚曾于乡伪公所任职时,数次冒险通知岳父逃脱抓壮丁之厄。感念这份重恩,岳父毅然冒险报信,助王江岚脱险投身革命。由此,革命的种子在他心中萌芽。
1948年下半年,目睹伪警所长的贪婪腐化,岳父内心愈发倾向革命。在调往湖头伪警所后,他遵照王江岚“多交朋友”的指示,主动接近同僚。不久,长坑部分乡解放,游击队逼近湖头。在游击队的策动和王江岚的指示下,岳父抓住时机,巧妙斡旋。当伪警所长面对游击队劝降信惶惑无措时,岳父审时度势,力陈利害,成功说服其投诚。次日清晨,岳父率全所12人,携带全部武器弹药(驳壳枪6支、左轮1支、曲九1支、步枪15支、手榴弹数十枚、子弹1600发)光荣起义,回归人民怀抱。这次成功的起义,为革命增添了力量,也彻底改变了岳父的人生轨迹。随后,他听从王江岚建议,参加了县军政训练班,系统学习革命政策与纪律,为日后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解放后,岳父先后在八支四团团部、安溪警备大队任职。1951年11月,他响应号召,投身省委土改队,深入永安、大田、宁化等地,为土地改革贡献力量。1952年10月,他转业至福建省运输系统,从此扎根于此,直至1983年光荣离休。
无论是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岁月,还是在新中国建设的火热年代,岳父始终秉持着极端负责的态度。初到南平运输分公司,面对地域分散、交通不便的困难,他不畏艰辛,顶风冒雨,跋山涉水,足迹踏遍南平的边陲角落,亲手绘制出详尽准确的全区交通运输图,为地方运输事业的开发展现了高度的责任感和执行力。这份严谨与勤勉,贯穿了他的职业生涯。
岳父宅心仁厚,温润如玉,对家乡、对乡亲倾注了深厚感情。
在泉州运输处工作期间,凡有家乡亲朋来访,他必尽心接待,安排食宿交通,事无巨细。一次,一位乡亲在泉州住院,托他代购返程车票。当时车票难求,岳父本已应承,却突然接到出差省城的通知。为免乡亲担忧,他特地在出发前步行二十余分钟赶到医院,告知车票事宜已托付可靠同事办妥。每逢年节,他总不忘从泉州带回整袋带鱼,分赠邻里。更令人感佩的是,他深知知识改变命运,即便自家子女众多、生活清贫,仍慷慨解囊,资助多位乡亲子女完成学业,有的甚至从大学伊始直至毕业。这份源于自身经历的深切体悟,化作照亮他人前程的温暖灯火。
岳父对子女教育有方,关爱备至。六个子女的成长岁月,恰逢“三反”“五反”“文革”等特殊时期,家中亦曾遭遇不公,生活困顿。但他始终信念坚定,无怨无悔,从未向组织提出额外要求,只以加倍努力工作支撑家庭。他坚持让子女读书,重视教育。
在女儿婚事上,他开明豁达,充分尊重子女意愿。我与爱人的结合,缘于同学及其母亲(曾是我爱人的小学老师)介绍。1981年8月,我大专毕业分配至县委办,经此牵线相识。一位挚友特意去车站探望,恰遇岳父。朋友归来即向我感叹:“观其父,慈祥厚道,步履沉稳,谈吐有礼,声若洪钟,有其父必有其女!”我们相识仅两月便结连理。婚礼极其简朴:1981年7月11日(星期日),三人骑自行车接新娘与伴娘,一人蹬三轮车载着简单嫁妆(脸盆、毛毯等),从大厝村到县城。午间在县政府食堂用餐,下午县委办同事简单座谈分享喜糖,晚上县委书记在开完常委会后亲临道贺。岳父对此婚事新办,由衷赞许。后来,因县城住房政策,我爱人得以从湖头车站调至安溪车站,方便家庭生活。点滴之间,尽显岳父对子女的理解、支持与深沉的关爱。
离休后,岳父依然保持着高度的政治热情。他自费订阅《每周文摘》长达13年,一期不落,视之为了解时事政策、社会百态的窗口。更令人动容的是,他将这些报刊精心装订:前十年每三月一册,后三年因内容增多改为两月一册,总计58本。每本都用牛皮纸做封面,亲笔题写刊名及年月,装帧之齐整、用心之至,胜似印刷品。这58本工整的文摘,是他终身学习的见证,也是对党和国家事业始终如一的关注。
岳父的体贴,深入骨髓。他常于上午十点多来县城我们家小坐,共进午餐,闲话家常。但每到午后一点左右,便执意雇车返回参内,只为不打扰我们午休。即便在病榻之上,他仍心系子女,住院期间总说:“你们来看看就好,晚上陪护会影响明天工作。”他一生都在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这份大度与仁厚,是他留给后辈最温暖的遗产。
八秩春秋,岳父走完了他忠诚、奉献、仁厚、无私的一生。他生于乱世,在关键时刻选择光明与正义;他投身革命与建设,在平凡岗位上恪尽职守;他心怀桑梓,乐善好施;他治家有道,开明慈爱;他晚年勤学,心系家国。
廿二载光阴流转,时代巨变。每每在他的祭日凝望遗像,那“忠诚、无私、宽厚、仁怀”的精神品格,便如血脉般在我们心中奔涌不息。这些宝贵的财富,塑造他光辉的人生,如今也如明灯般指引、鼓舞我们后辈前行。
安溪频道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包含安溪电视台和《安溪报》新闻。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安溪频道”。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安溪频道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安溪频道)”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安溪频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安溪频道联系的,请致电:23286000,或E-mail至:ax232860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