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遇观音,相逢即铁
释果恒
这段缘分,经得起风霜的洗礼,所以珍贵;这番知遇,经得起时间的砥砺,所以难得。与安溪铁观音的邂逅,是温暖的相逢,是隽永的情谊,更是一见如故的懂得。
二十年前,初尝铁观音,我便被其俊秀的外形与丰润的滋味所吸引。茶叶在水中舒展,如沉睡之莲缓缓苏醒,清芬四溢。品啜这盏“清汤绿水”,身心俱悦,无言却通透,仿佛故人重逢,不语也温柔。四年前,有幸尝到“水无香”茶,那一杯干净的茶汤,澄澈明亮,教人沉醉——那是一泡2021年的“水沉香”,入口如泉,回甘似蜜,至今念念不忘。
茶,南方之嘉木。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困、百节不舒,聊啜四五口,便可与醍醐甘露抗衡。陆羽在《茶经》中写道:“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茶之根本,在于干净无害,这是制茶人的良心,也是茶道的起点。
从茶园生态的管理,到每一道制茶工序的严谨,再到最终的成茶出品,皆需秉持“工匠精神”。敬天、畏人、专注、求精,方能使茶在完整工艺中做熟做透。这样的茶,经岁月存放,茶汤愈发顺滑,滋味依旧丰盈,对身体亦有温养之益。
“芥子纳须弥”,茶叶虽小,却藏天地。每年春茶萌发时,步入生态茶园,但见新绿初绽,露珠未晞,山岚如纱轻绕。一叶一茶,蕴阴阳五行之精华,藏宇宙自然之灵气,可谓一叶一世界,一茶一菩提。
铁观音生于天地,长于自然,隐于山野,采天地灵气,撷百花露华。一日,在安溪尚卿国心绿谷黄清平的引领下,我登上海拔1200米的接天山,得见满山铁观音与原始森林共生共荣。茶树之下,清泉潺潺,兰草葱郁,栀子、杜鹃与之同呼吸,共沐天光。高耸的松树下,茶树享受着松针铺地的荫蔽与清香,百草共长,百花同畅。远望层峦叠翠,近闻茶香幽微,如入仙境,心亦澄明如镜。
此情此景,令人慨叹!春雨夏阳,秋叶冬霜,一泡好茶在四季轮回中生生不息。它承载时光的厚度与山水的灵气,饮之神清气爽,身心通透。古人将茶列入“开门七件事”,自有其深意。如今生活虽裕,然五谷杂粮之余,亦生浊气。“人生海海铁观音,输赢笑笑一杯茶”,愿我们皆能以茶为媒,尊重生命,淡看生活。温杯烫壶,围炉静煮,借一盏清茶,洗去身心的尘浊。茶烟袅袅处,世事渐远,余心渐净。
气,为身之需,亦有身之忌。读书人有书卷气,为官者有气节,经商者须有勇气。然时代奔涌,亦衍生浮躁浊气。茶,以其一身清正之气,可驱身心之浊。得一泡好茶,便是融汇天、地、人之灵气。所谓“禅茶一味”,一饮可去世俗浊气,再饮可净心定气,复饮则神清气爽、涤尘除垢,实为人生福气。
茶如人生,初尝微苦,再品回甘,终归平淡而余韵绵长。于众生疾苦中,茶如良医;于浊世喧嚣里,茶为清境。茶树奉献其生命,我辈当怀恭敬感恩之心。
一叶可知春秋,一味可悟浮生。知遇观音,相逢即铁——妙哉,此缘芳醇。
安溪频道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包含安溪电视台和《安溪报》新闻。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安溪频道”。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安溪频道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安溪频道)”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安溪频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安溪频道联系的,请致电:23286000,或E-mail至:ax232860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