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频道

多方聚力奖学助学 筑梦学子成长成才

2025-09-05 08:59:11来源:安溪报

一封封大学录取通知书捎来喜讯,一份份饱含关爱的奖学金相继发放……18名安溪籍高考学子考入清北,许多学子考上“985”“211”高等院校,今年暑期以来,茶乡安溪处处洋溢着奖学助学的温暖氛围。各级政府、部门、商会、企业、社区、乡村乃至海外侨胞,通过多种形式奖励优秀学子、资助困难学生,共同构筑起一道坚实的教育保障屏障。

一直以来,我县积极凝聚社会各界力量,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建立长效机制等多种方式,逐步形成多层次、广覆盖的助学奖学体系,全县奖优励学、崇文重教氛围浓厚。

(融媒体记者陈颖)

乡镇与村居奖学助学蔚然成风

日前,凤城镇文昌社区举行2025年度第二届优秀学子表彰大会。现场气氛热烈、人头攒动,100名优秀学子身着鲜红绶带,依次登台领奖。

“很感谢社区给予我们的支持与鼓励。”优秀学子代表张栩鹏说,这份荣誉既是肯定更是鞭策,未来将以更努力、认真的态度对待大学生活,朝着理想目标坚定奋斗,争取早日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为社区建设添砖加瓦。

文昌社区的举动,只是我县捐资奖学“多点开花”的一个生动注脚。虎邱镇湖坵村教育促进会举行2025年度奖学颁奖仪式、金谷镇美洋村慈善会正式揭牌成立、官桥镇善坛村召开奖学助学座谈会……今年以来,全县各乡镇、村(社区)以多种形式表彰激励优秀学子,助力家乡人才振兴。

“茶乡崇文尚德、重教兴学之风由来已久。”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县委、县政府的号召和村(社区)的组织动员下,民间自发成立爱心教育基金会,进一步扩大奖学助学的广度、深度和温度。

走进湖头李氏家庙,青砖黛瓦间回荡着琅琅书声。即将步入大学的家族学子齐聚一堂,接受祖德家风教育,并领取基金会的奖学金。“奖学活动已经持续数十年。”湖头陇西李氏教育基金会会长李启胜说,今年共为230名优秀学子累计发放奖学金26.15万元。

记者了解到,自1993年设立教育基金会以来,该宗亲会已累计资助3000余名学子,体现出湖头陇西李氏家族“尊师重教、崇学尚读、不忘根本”的优良家风。

“我们奖学金发放分为3个标准,博士、硕士研究生毕业可获2000元奖励,考入重点大学的学子奖励1500元,考入一般本科院校的学子奖励1000元。”李启胜提到,今年共有213名学子考入本科及以上院校。这份成绩的背后,既有家风学堂的赋能,更有捐资奖学活动持续激发的求学热情。

与此同时,祥华乡祥华村吴氏仙掌祖祠内,第三届高考优秀学子拜祖暨奖学表彰活动也如期举行。表彰仪式上,鲜艳拱门擎起,红色横幅高悬,33名考入本科大学的优秀学子获得嘉奖。“希望通过这样的奖励机制,激励更多学子努力学习、追求卓越,用行动反哺家乡。”县吴文化研究会会长吴伟忠说。

团体与个人兴教助学爱心如潮

异地安溪商会同样心系故土教育。8月17日下午,厦门市安溪商会联合县委统战部、县工商联、县慈善总会,举行2025年度助学金、奖学金发放仪式,共为20名品学兼优、符合条件的学生发放助学金,向11名考上国内双一流大学的商会会员子女颁发奖学金。

“我们历来重视家乡教育公益事业。”厦门市安溪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林坤煌表示,26年来,商会始终秉承“节约一饭席,资助一学子”的优良传统,累计资助2000多名家乡学子顺利进入大学深造。

同时,石狮市安溪商会、永安市安溪商会和三明市安溪商会等,同样心系家乡教育事业发展,纷纷举行2025年度助学奖学仪式,并鼓励学子们勤奋向学、刻苦钻研,传承闽商奋发拼搏精神,成为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这份奖学金是对我们努力的肯定,更承载着乡贤对学子的关爱。未来,我们要传承‘爱拼会赢’‘守望相助’的精神,无论走到哪里,都牢记自己是安溪儿女,要像前辈们一样为家乡添彩。”优秀学子陈豪坤说道。

近年来,我县发扬崇文重教优良传统,广泛发动企业家、热心人士,积极筹措教育基金,开展奖教、奖学、助学,激励学生们努力学习成长成才,营造出全民重视教育的良好氛围。如今,奖学奖教在全县蔚然成风,社会各界的爱心助学活动更是开展得如火如荼。

林海水向梧桐中学捐赠并设立“林梧桐奖教奖学基金”、李瑞安通过县关工委连续三年开展捐资助学活动、李陆大星兴学奖教基金举行签约仪式……许多爱心人士、企业家虽身在异地,却心系故土教育,通过多种方式表达对茶乡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响应和大力支持。

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安溪素有崇文尚德、重教兴学的传统。在县委、县政府的号召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下,民间爱心教育基金不断涌现,奖教奖学、助困助学已成为常态。“奖学助学活动的蓬勃开展,照亮了莘莘学子的求学之路。”县关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与合作,吸引更多的爱心力量参与到教育公益事业中来,真正惠及每一位需要帮助的学子。

【责任编辑:李丽旋】

安溪频道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包含安溪电视台和《安溪报》新闻。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安溪频道”。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安溪频道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安溪频道)”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安溪频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安溪频道联系的,请致电:23286000,或E-mail至:ax232860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