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风易俗提振蓝田村“精气神”
本报讯 (融媒体记者章桂林)乡村振兴离不开文明乡风的滋养。近年来,蓝田镇蓝田村坚持党建引领,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勤俭持家等,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升村民文明素养,让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
日前,蓝田村福源角落举办传统祭祖节,往年都是“大场面”:杀猪宰羊、礼炮烟花、通宵达旦祭拜,动辄数十桌宴席宴请四方宾客。在村两委和红白理事会的宣传引导下,村民们一致决定移风易俗,仅备时令蔬果和简单甜点祭拜先人,不再大摆宴席。记者了解到,仅这一场活动,村民就节约了几十万元,且经大家商议后,决定把省下来的钱投入到村庄道路建设和老人活动中心建设。
“倡导勤俭节约,不要大操大办、铺张浪费,面子不在酒席上……”蓝田村紧抓党员干部“关键少数”,建立并严格落实农村党员、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两报告、一承诺”制度,要求其带头示范、接受监督。这套机制有效激发了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内生动力,推动移风易俗走向常态化、长效化。
“以前家家讲排场、搞攀比,推行移风易俗后,现在大家的文明意识都有所提高,自觉不铺张、不浪费,仪式简单,负担也轻了。”村民章成发说。
乡村美,看“颜值”,更重“气质”。多年来,蓝田村积极探索移风易俗长效机制,制定完善村规民约,配套建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红白理事会“四会”组织,形成“一约四会”治理格局。将婚丧嫁娶规模标准、操办流程以及反对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人情攀比等具体要求明确写入村规民约,教育引导村民树立正确价值导向,提升生活品质,移风易俗、以文化人,劲吹文明乡风。
制度生根之时,亦是榜样萌芽之处。蓝田村深入挖掘本村寨历史、民俗文化中的优良基因,持续开展“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道德模范”等选树宣传活动,大力弘扬“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传统美德,突出道德在基层治理中的教化作用,着力营造邻里和谐、崇德向善的文明新风。
“村里注重将文明理念融入村民日常生活的‘空间’和‘活动’中,打造滋养新风的实体与精神家园。”蓝田村党支部书记徐爱华介绍,该村精心规划建设文体活动中心、家风家训馆等精神文化阵地;修建滨水休闲步道,新建1座古樟书院,将移风易俗宣传巧妙融入村民喜爱的公共空间。同时,连续多年举办“义写春联送新风”活动;组织“践行移风易俗,我承诺我签名”活动,寓教于乐,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新风”非一日之功。徐爱华表示,将持续加大移风易俗宣传力度,在村主干道、广场公园、古樟公园等显著位置,设置移风易俗主题的公益广告牌、景观小品、特色墙体绘画、专题宣传栏,并结合春节、清明、七夕等重要传统节日和节气,设计制作融入移风易俗元素的宣传海报、倡议书,进村入户发放,让文明新风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
如今的蓝田村,文明风尚、良好家风已经镶嵌在村民的一步一景,绽放于村民的一笑一颦,村容村貌的大变样,彰显着村民转变观念、树立新风、携手建设美丽家园的共识和成果,还有不断涌现的好人好事带来的正能量,亲善友爱、孝老爱亲、诚信守法的文明新风正吹入千家万户。曾获得泉州市文明村、安溪县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安溪频道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包含安溪电视台和《安溪报》新闻。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安溪频道”。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安溪频道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安溪频道)”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安溪频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安溪频道联系的,请致电:23286000,或E-mail至:ax232860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