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频道

刘梧桐:情系祖国抗战事业

2025-09-02 09:10:35来源:安溪报

陈克振

刘梧桐(1895年—1960年),字琴宗,福建安溪人,曾任缅甸安溪会馆理事长。早年赴缅甸谋生,经营杂货、粟业及碾米厂,逐渐发展壮大。

刘梧桐热心教育与侨务,1937年与弟刘金梓捐资创办案山学校,并长期资助办学。在缅甸期间,他积极支持华侨社团、学校及公益事业,曾任缅甸安溪会馆理事长及中国国民党驻缅总支部常务监察。

抗日战争爆发后,刘梧桐担任“南侨总会”仰光筹赈分会委员。除自己慷慨捐资赈济难民外,他还以缅甸安溪会馆理事长的身份,积极发动华侨筹款支援抗日,取得显著成效。

1941年底,日本侵略军南侵缅甸,刘梧桐意识到日军将会进行迫害,留在缅甸危险很大,于是他当机立断,立即携眷回国,留其弟刘金梓居住仰光维护业产。他将部分资财赠送缅甸抗日军,安排30辆卡车载货物沿滇缅公路回国,至云南惠通桥时,不幸遭遇日本侵略者飞机轰炸,被炸毁21辆,其亲人刘祖聪惨遭炸死。

刘梧桐离开缅甸后,途经昆明、贵阳、重庆等地,辗转回到战时福建省会永安。他在永安经营侨生运输行及汽车修配厂,来往奔波跋涉,备尝艰辛。他以所得盈利用于案山学校办学,资助小学毕业生上中学、大学。他还到外地延聘西医,创办西医诊所,方便师生及群众诊病。

在回国期间,刘梧桐一方面联络其弟刘金梓继续支持抗日,一方面在国内从各方面支持祖国抗战。他弟弟遵照他的嘱咐,积极支持缅甸地下抗日军,为抗日军提供军需费用。刘金梓被抓去严刑拷打,但他坚贞不屈。释放之后,他不负兄长的委托,继续支持缅甸地下抗日军,直至抗战取得胜利。

1943年,刘梧桐获悉有一批抗日战争的军火物资从美国运至广东韶关之后,无法运往抗日前线。他冒着生命危险,来到广东韶关,想方设法接运从美国运来的卡宾枪及子弹,共装满11辆卡车。从广东经江西、浙江、安徽,江苏诸省,行程数千里,将枪支弹药运到苏北战区交给抗日军队。为祖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贡献。

在抗日战争期间,刘梧桐对抗日大计时有建言献策,提议坚持抗战到底,必将取得最后胜利。他从各方面积极支持祖国抗战,国民政府对其积极支持祖国抗战倍加赞赏,要他担任参议员等要职,他力辞不就,最后只接受侨务委员会委员之职。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在重庆举行庆功大会,邀请刘梧桐出席。刘梧桐从永安乘坐专机到重庆参加庆功大会。在庆功大会上,国民政府对刘梧桐进行嘉奖,并奖给36.5万元金币,作为刘梧桐兄弟支付缅甸地下抗日军费用的补偿。

后来,刘梧桐往厦门参与创办华侨船业公司,令其侄到新加坡组建集华船务有限公司,他往缅甸组建船务有限公司。1946年,刘梧桐到达香港,得知日本占据台湾时,被征召当炮灰的台胞士兵,有1万多人散落在湛江及海南等地,驻港联合国总署因船只不足未能及时遣返,他在征得驻香港的联合国总署同意之后,即代联合国总署租船运载台胞士兵返回台湾与家人团聚。

刘梧桐回到缅甸后,与其弟刘金梓振兴旧业,兄弟大力资助复办侨校、侨报。缅甸安溪会馆复办后,他捐献巨资维修会馆、清偿债务,先后荣任多届理事长,继任名誉理事长多年。后来移居新加坡,经营集华船务有限公司。1960年在新加坡病逝,享年65岁。

【责任编辑:李霜茹】

安溪频道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包含安溪电视台和《安溪报》新闻。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安溪频道”。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安溪频道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安溪频道)”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安溪频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安溪频道联系的,请致电:23286000,或E-mail至:ax232860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