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寇杀害安溪华侨的罪行
陈克振
今年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那场战争中,日本侵略者不仅在中国境内屠戮无数无辜生命,更将暴行延伸至海外,致使众多华侨惨遭杀害。根据《新马华人抗日史料》记载,仅新加坡和马来亚地区,就有超过8000名华侨被日军残忍屠杀,其中已查明祖籍为福建安溪的华侨达128人。这一数字清晰揭示了日寇在新马地区针对华侨实施的骇人罪行。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全面抗战拉开序幕。至1942年2月1日,日军占领整个马来半岛,并于同月15日攻陷新加坡。随后,日军对新马华侨展开系统性的“检证”与大清洗。所谓“检证”,即强行将华侨驱赶至指定地点集中监管,未获盖章许可者一律禁止离开,违者当场处决。这场浩劫中,上至八旬老者,下至襁褓婴儿,皆难逃魔爪。《新马华人抗日史料》中所收录的《马来亚华侨殉难名录》,详细记载8000余位可考殉难者的七项信息:姓名、性别、年龄、籍贯、殉难日期、地点及原因,安溪籍128位同胞亦列其中。
新加坡侨胞庄朝松,原为《南洋商报》校对部主任。新加坡沦陷后,他转移至马来亚新山,潜入日军所建机场搜集情报,支援当地人民抗击日军。1944年农历正月十九日,庄朝松在宿舍被叛徒与日寇宪兵逮捕,押送至新山警察局特高科。虽经残酷刑讯、电烙折磨,他始终否认指控,直至极限痛苦中被迫在虚假供词上捺印。拘押一月后,他被判绞刑。临刑前,他慨然道:“倘要我做叛徒,不如走上吊刑台!”就义之时,庄朝松面无惧色,唇带笑意,敌人至终不知其真实身份与工作内容。其兄庄惠泉撰文痛悼,誉其“忠贞义烈,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并永”,“足光门楣”,是“中华民族之好儿女”。
祖籍安溪县龙门镇榜头村的马来亚华侨白连德,1895年出生,1914年前往麻坡务工,后成为建筑工头。他热心公益,积极抗日。1943年3月17日,白连德与百余名华侨一同被捕。日寇软硬兼施,企图诱其成为线人,却遭他厉声斥骂:“我们大中国的同胞,将要踏平你们侵略者鬼子的三岛,扫除你们的野种!”日军恼羞成怒,对其施以极刑,最终将白连德与其他爱国侨胞押至麻坡丹戎海边枪杀。友人黄先生敬颂其为“威武不屈的英雄人士”。
菲律宾华侨苏才安,祖籍安溪县湖头镇溪美村,1908年生,8岁随父赴菲,早年任职于镜厂,经验丰富。“七七事变”后,菲律宾华侨组织“华侨援助抗战委员会”,苏才安因熟识货品,被聘为抵制日货小组委员。他日夜辛劳,明辨真伪,严厉打击奸商,成效卓著。1942年3月菲律宾沦陷,为躲避追捕,苏才安一度隐避外省。但日军以亲属相胁,他为保护家人主动现身,坚贞不屈,最终于1942年4月15日与其他抗敌委员一同就义于华侨义山,年仅34岁。
缅甸华侨林金瓯,祖籍安溪龙门镇榜头村,在仰光经营“协安号”,热心公益,曾任仰光兴商总会总理,亦是缅甸安溪会馆创办人之一,捐资甚巨。抗战爆发后,他积极筹赈抵制日货。日军南侵后将其拘禁,酷刑致重伤,虽获保释仍不久辞世。其子林福盛亦遭流放,死于途中。日寇以此不见血之手段,残害林家父子二人。
上述事例,仅是日寇侵略罪行之缩影,却足以显露其极端凶残与反人性之本质。历史不容忘却,和平更当珍惜。我们应当铭记这段鲜血染成的记忆,努力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愿世界人民共同生活在安宁与幸福之中。
安溪频道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包含安溪电视台和《安溪报》新闻。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安溪频道”。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安溪频道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安溪频道)”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安溪频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安溪频道联系的,请致电:23286000,或E-mail至:ax232860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