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频道

吾岩寺往事

2025-08-22 09:05:04来源:安溪报

林炳根

康熙五十四年六月,七十四岁的李光地乞老归家,康熙帝准许两年,这年十二月到家。居家不到半年,康熙帝就急召他入京,又请求宽限半年。阔别家乡三十余年的李光地居家一年,除了处理一些家事外,还立族里规约,刚刚落成的安溪考亭书院,李光地倡议崇祀朱子于中堂,重构榕村书堂,再现雅集盛事,他还到访桃舟吾岩寺。此时的李光地,身居文渊阁大学士,是什么,让他不顾年老体衰,亲赴吾岩寺。

我们从乾隆年间吾岩寺捐资残牌上得知,李光地不仅到吾岩寺,还留下题咏,后被勒石纪念,可惜题咏石碑现已无法找到。李光地祖父李先春顺治年间邀请寺僧锐锋主持吾岩寺,为该寺置田产,吾岩寺尊李先春为檀越。十四岁那年,李光地一家十二口被永春林日胜掠到帽顶寨,寺僧锐锋及徒弟晦潭等僧众与李光地二叔李日燝救出李光地一家,结下生死情谊,李光地一直铭记在心。

康熙二十一年,锐峰和尚在湖头复兴泰山岩。适逢闽乱,李光地居家湖头,常与高僧下棋喝茶,谈禅悟道,诗文往来,结下忘年交,正是这份长达几十年的世交情谊,在锐峰和尚逝世十余年后,李光地亲赴故友生活过的吾岩寺,祭奠老友。李光地回乡期间写有《祭锐峰和尚》,“师本狂狷者……交我已三世,祖父欢迎之……余家昔过难,自师发其奇……况是共忧患,报分过亲知。长老尝筵说,使我涕涟流……今晨载斋舒,迢迢渡虎溪。无往一应现,为我指端倪。”该文讲到,李光地听到锐锋和尚感人的往事,涕泪涟涟,可见李光地对这份情谊的珍重。

李光地在《锐峰和尚文集序》中写到,“锐师交余家三世矣……乙未、甲寅间,余家有寇戏之厄,师以心相忧,以意相助,卒其所以出险者,师有力焉。师习静之久,几先屡中,虽绝口不言人事,或时于茶弈宴谈,微文隐要,及验之事后,往往而然……有问余方外交者,必以师为称首。”李光地常与锐峰和尚品茶下棋,方外大师,首推为锐锋。锐锋和尚在传世的《西峰法谱》中提到,他重兴吾岩寺的盛况,“广拓岩宇,整顿佛容,开辟土田,存留山茶,募置斋田,一花五叶,有达摩遗风。”可见,泰山寺、吾岩寺当时都有茶。

当年的桃舟之行,李光地应该还带着红稻稻种。李光地在《赐食物红稻恭谢劄子》里提到,当年他向康熙帝辞行时,“南书房捧出皇上恩赐臣燻细、鳞鱼一匣,鲜鹿肉条一匣,另红稻一石,即叩头祗受。随奉荐祖先,均霑天泽……此从古藜羹粝饭之人,所未经见。今临行匆匆,犹蒙皇上念及,远自行幄,驰赐珍鲜。眷注深恩,有加无已……红稻异种,出自天贻,臣谨推锡予之意,试之两熟之乡,使万世颂后稷者,亦无此疆彼界,不独臣家子孙,服穑先畴,夸为盛事而已。”李光地在看望故友之时,带着红稻到桃舟,至今桃舟仍种着红稻,红米软糯香甜,惠及百姓。

吾岩寺因李光地、锐锋和尚的故事更加声名远播,香火旺盛。雍正年间邑令王植题“人间第一”纪其胜,而李氏族人的故事还在延续。吾岩寺的兴废沧桑,吸引着无数人前往。时至今日,名寺生辉。晋江源头茶香水清,泽被后世。

【责任编辑:李丽旋】

安溪频道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包含安溪电视台和《安溪报》新闻。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安溪频道”。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安溪频道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安溪频道)”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安溪频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安溪频道联系的,请致电:23286000,或E-mail至:ax232860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