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产城”融出县域发展新动能
编者按 在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福建实践的关键阶段,为全面展现我县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与阶段性成果,近日,本报记者深入城区、重点乡镇及产业园区,探访企业发展、民生工程建设等,全方位、多维度呈现我县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培育新质生产力、厚植发展新优势的探索与成效。
参林水库建设进入“加速冲刺期”
本报讯 (记者李艳伟)立秋时节,在参林水库施工现场,挖掘机铁臂起落,土方车往来穿梭,一派忙碌景象。作为今年我县重点推进的民生水利工程,这座承担着城区应急供水重任的小(Ⅰ)型水库,正以“汛期不停工、关键节点再提速”的姿态,向“明年年底蓄水”的目标发起冲刺。
参林水库工程位于参内镇祜水村,地处晋江西溪支流参林溪上游,总库容为399万立方米。建成后将承担双重职能——既作为城区应急备用水源,应对极端天气或水污染事件;又将常规向城关自来水厂供水,设计最大供水流量3.24立方米/秒,可有效缓解城区用水压力。
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参林溪两岸山体已形成多处不同高程的开挖断面,多台挖掘机与土方车协同作业,正紧张进行坝肩削坡、土方开挖与平整等基础工程。河床部位作业亦同步进行,主要聚焦于大坝8号节段的关键构筑物——“导流底孔”的施工准备。
参林水库工程项目生产经理邹叶介绍,当前施工重点在于两岸坝基边坡的处理及导流底孔的施工组织。“左岸主要进行土方外运、一级边坡喷锚支护以及基岩一二阶的开挖;右岸正实施9号节段边坡修整。”邹叶告诉记者,与此同时,导流底孔周边的围堰也在抢抓建设,一旦导流底孔基础浇筑完成,成功实现溪流改道,大坝主体的混凝土浇筑工作即可全面展开。据悉,导流底孔的第一仓基础混凝土计划于本月27日左右开始浇筑,标志着该关键节点取得实质性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正值汛期,为保障基坑作业安全、防止倒灌及渗水风险,施工方已严阵以待,在围堰两侧堆石填土形成二次防渗屏障,加深原有沟渠疏导积水,同时储备足量抽排水泵。“一旦遇强降雨,立即启动强排预案,确保基坑作业不受影响。”邹叶表示,水库选址地质条件优越,整体工程建设处于可控推进状态。
参林水库大坝采用C15自密实堆石混凝土重力坝设计,坝顶高程199.5米、长243.75米,最大坝高66.5米。为满足筑坝石料需求,项目现场配套开挖两座料场,实现“石料自采自用”,大幅降低施工成本。
除拦河大坝外,廊道、基坑支护、取水口、启闭设施以及配套的管理用房等枢纽工程也在同步推进。“我们的核心目标明确,确保明年6月30日前完成大坝主体施工,明年年底前所有附属工程收尾,确保按期蓄水。”邹叶表示。
除了主体工程,配套建设也在“加速跑”。全长0.46千米的上坝公路已完工,方便后续运维;全长9.16千米的输水管道正加紧铺设,未来将直接打通水库至水厂的“输水动脉”。
随着“导流底孔”浇筑节点的临近,参林水库建设已进入“加速冲刺期”。这座承载着城区供水保障使命的水利工程,正一步步将城区“水资源安全网”的蓝图变为现实,为我县水资源配置与应急保障体系筑牢根基。
旺旺集团泉州总厂:启动4条创新生产线 角逐健康糖点赛道
本报讯 (记者李艳伟)夏末秋初,在旺旺集团泉州总厂内,一场总投入约2亿元、旨在重塑糖果产业链的产能升级工程正全面启动。这一大手笔投入,不仅意味着企业自身的产能倍增,更深刻映射出泉州乃至中国糖果制造业面向新兴消费市场转型升级的清晰路径。
作为泉州地区重要的糖果生产骨干企业,旺旺集团泉州总厂根植安溪这片民营经济沃土深耕二十四载。回溯企业发展历程,糖果生产线于2012年建成投产,依托成熟的QQ糖与牛奶糖两大生产线,迅速构建起年产近2.5亿产值的业务规模,成为本土糖果行业一支稳健成长的力量。
“今年我们将2亿元投放到4条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糖果创新生产线上。”旺旺集团泉州总厂副厂长邱柏维介绍,4条创新生产线分别是两条聚焦未来休闲零食品类的4D软糖智能化生产线、一条面向特定功能需求及清真市场的复合型保健&清真软糖生产线,以及对原有牛奶糖生产线进行“脱胎换骨”工艺改造,升级为符合新一代“口嚼糖”消费趋势的专业化生产线。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新增的四条核心生产线在旺旺集团泉州总厂内部具有突破性的“首条试点”战略意义——不仅是技术装备的迭代,更是产品矩阵与市场半径的系统性扩张。依托新材料应用与精准工艺控制,传统QQ糖与牛奶糖的口感体验将实现质的提升;而4D形态软糖、功能性营养软糖及清真认证产品的加入,首次为企业打开了包含大健康食品、特色休闲零嘴及清真食品等在内的、高达百亿级别的增量市场维度。
产能蓝图亦随之重绘。项目全面建成后,旺旺集团泉州总厂年产值预计可从当前的2.5亿元规模跃升至4亿元。其中,创新牵引作用最强的4D软糖及口嚼糖产品计划于2026年率先投入市场运营,而精准定位于保健功能与清真需求的高端软糖产线,则将于2027年实现最终投产。
“旺旺集团泉州总厂正在经历一场由‘传统滋味’向‘价值创造’的战略跃迁。”邱柏维表示,旺旺集团泉州总厂此次产能升级的核心要义,在于主动拥抱糖果市场健康化、功能化、场景化的确定性趋势,不仅是产能的物理扩张,更是安溪企业对未来消费格局的重塑尝试。
闽华电源:首条连铸冲网线填补省内高端制造空白
本报讯 (记者章艺涵)在闽华电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条银色生产线正以每分钟数米的速率“吞吐”铅料——加铅、熔铸、轧制、冲裁……这条由该公司最新引进的连铸冲网线,8月初已顺利开机,目前处于投产前最后调试优化阶段。
作为今年闽华电源的“一号工程”,这条连铸冲网线的落地备受行业关注。该公司副总经理吕小媛介绍,“生产线采用国际领先的连铸连轧工艺,从铅锭熔化到成品极板下线,全程自动化控制,关键指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相较于传统工艺,这条新生产线还实现生产效率的“颠覆性变革”。吕小媛介绍,原本需20名工人协同完成的极板生产流程,现在仅需5人即可高效操作,人力成本大幅降低的同时,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实现双重提升。
这条生产线的投运,彻底改写福建铅酸电池产业的技术版图。“此前省内高端极板制造依赖外省甚至进口,这条生产线的投产不仅填补了省内空白,更能为全球客户提供成本更低、性能更优的产品。”吕小媛透露,“该生产线8月底将启动试投产,第四季度即可实现满负荷生产。”
在生产端突破的同时,闽华电源的全球市场布局同步提速。据悉,7月20日,该公司全球销售中心在厦门正式落地,标志着其“连接全球客户”的战略迈出关键一步;今年以来,企业已密集参与国内外超过30场展览会,持续扩大品牌影响力,向“世界级蓄电池品牌”目标靠拢。
研发端同样动作频频。今年第二季度,闽华电源全新研发中心正式投用,为技术攻关与人才引育提供支撑。“我们计划两年内吸纳30位化学、机电、自动化领域高端研发人才,聚焦产品创新。”吕小媛介绍,公司铅酸蓄电池目前已覆盖商业不断电系统、楼宇应急消防、电力储能等领域,未来还将向轨道交通、数据中心等高端领域拓展。
对于未来发展,闽华电源已绘出清晰路线图,“未来三年,我们要实现产值翻番,突破20亿元大关。”吕小媛表示,公司在巩固铅酸电池市场优势的同时,正加速布局钠电、固态电池等新兴领域,形成“双涡轮”驱动增长模式。
从一条智能化生产线的落地,到全链条的升级突围,闽华电源的“智变”故事,正是我县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的生动注脚。正如吕小媛所言:“我们不仅要夯实‘铅酸电池领跑者’的行业基石,更要积极迈向‘新能源系统解决方案提供者’的新征程。”
粒量科技:LED巨屏不断电“秒换新生”
本报讯 (记者吴梅珍)一块播放着绚丽宣传片的LED巨屏前,技术人员手持高精度吸盘,从这面“流光溢彩墙”上取下一块发光模组——屏幕瞬间出现一处显示空缺。但短短数十秒后,新模组精准嵌入,空缺即刻被画面填平,全程屏幕未断电、宣传片未中断。
这并非科幻场景,而是福建粒量科技有限公司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内的技术演示现场。这幕“不停电、不停播”的维修“魔术”,核心密码是粒量科技自主研发的“芯片集成封装+电路设计一体化”技术。
“传统LED屏需经支架封装、SMT等多道工序,维修时不仅要整屏断电,还得拆卸大量结构件,耗时又影响使用。”公司副总经理谢剑平解释,该技术直接省去支架环节,让模组重量大幅减轻、厚度显著缩减,同时通过专属算法与电路设计,实现了高清晰度与低功耗的精准平衡。
这一颠覆性技术的背后,源于粒量科技的深厚积淀。深耕LED芯片研发、封装制造、应用开发及测试验证全产业链超十五年的专业团队,搭配行业领先的Mini/Micro LED封装专业生产设备,再加上齐全的光学及电气检测中心,共同构筑起技术壁垒。其自主研发的COB LED显示屏模组,彻底改变了传统显示屏维修“大动干戈”的固有模式。
“单块模组集成上万个芯片,覆盖1.25mm至0.694mm像素间距的微间距显示领域,既能轻松呈现4K到8K超高清画质,还支持无限扩展拼接。”谢剑平举例,“传统100寸以上电视需拆窗吊装,我们的产品却能像‘蚂蚁搬家’一样,灵活拼接出任意尺寸的屏幕,适配不同场景需求。”
凭借“轻量化维护、高清晰显示、低能耗运行”三大核心优势,COB LED显示屏迅速赢得市场青睐。“产品主要用于高端指挥屏、影院巨幕、商业旗舰店显示墙等场景,不仅覆盖全国,还远销欧美、日韩等地,韩国机场的大屏幕就采用了我们的产品。”谢剑平表示,“公司去年1月正式投产,今年上半年产值已突破700万元,下半年订单还在持续增加。”
快速打开市场的背后,是持续的技术攻坚。“我们组建了十余人的专业研发团队,还与多家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目前已获得6项核心发明专利。”谢剑平介绍,其中0.694mm微间距模组达到行业领先水平,正是自主研发的代表性成果。“这些技术突破,已成为产品叩开国际市场的‘金钥匙’。”
从演示厅里的“秒换”魔法,到自主研发的发明专利,粒量科技用一项项硬核技术,重新定义着LED显示的边界。正如谢剑平所说:“我们不仅在造屏幕,更在创造一种‘自由显示’的生活方式——当显示变得像搭积木一样简单,每个场景都值得被重新点亮。”
炭坑内片区: “洪涝洼地”蝶变产城融合新区
本报讯 (记者黄梁山)近日,记者来到高速安溪出口新连接线,只见道路两旁铸铜、铸铁等工艺作品栩栩如生,安溪铁观音、藤铁、冶铁等文化元素尽显,让人仿佛置身于安溪“三铁三世遗”的文化长廊。谁能想到,这里曾是洪涝频发、厂村城混杂的炭坑内片区。
炭坑内片区地处凤城镇与城厢镇交汇地带,其发展长期面临自然风险与空间治理的双重挑战。“炭坑溪流域因中上游地处中低山地,河道坡度大、弯曲多,瞬时洪峰流量大,洪涝灾害时有发生。并且这里厂村城功能混杂,工业用地布局散乱、民生设施短缺,着实让人揪心。”回忆起从前,参与该片区规划的相关负责人也不禁感慨。
“治涝先治河,腾地先拓空间。”面对困局,我县积极破局,将经营城市理念贯穿改造全程。2022年5月,总投资1.58亿元的炭坑溪治涝工程开工,按百年一遇防洪标准新建排洪隧洞、拦河坝、生态补水管道等设施,彻底根除下游洪涝隐患。
更具突破性的是“变废为宝”的空间利用。该工程结合地形,将改造后的炭坑溪废弃河道用作土方回填消纳,不仅消化395万立方米填方量,还节省近2亿元开支。昔日崎岖的河谷地带,就此转化为317亩平坦连片的可开发用地,预计可增加财政收入约23亿元,真正做到了生态改善与经济效益的双重提升。
低效用地腾出来,高端产业接进来。我县顺势将城区零散工业用地向“大三环”沿线集聚,精准引进中关村领创信息产业园、稻兴光合(泉州)制造中心两大高新项目。两大园区聚焦电子信息行业龙头企业,计划链接上下游产业链,打造安溪新质生产力“主阵地”,目前已进入加速建设阶段。
产业发展的同时,民生配套同步升级。该片区正推进“全时段、全业态、全方位”品质生活服务区建设。规划新增2所中小学、2所幼儿园,解决产业人口子女入学问题;布局1处文化设施、4处公园绿地(含2处郊野公园),弥补民生短板;还将建设2处高品质商务办公、2处商业中心及沿街商业,让产业工人“工作在园区,生活在新城”。
如今,炭坑内片区以龙湖山体育公园、生态林、山体公园为生态轴线,串联生态居住区、创智产业区、复合活力区的“一轴引领、三心辉映、三带互联、三区共荣”空间结构已清晰呈现,各个区域相互呼应、协同发展,一幅产城融合的美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安溪频道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包含安溪电视台和《安溪报》新闻。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安溪频道”。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安溪频道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安溪频道)”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安溪频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安溪频道联系的,请致电:23286000,或E-mail至:ax232860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