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频道

安溪籍南侨机工: 烽火滇缅路上的赤子担当

2025-08-19 08:50:30来源:安溪报

刘冬梅

1938年10月,武汉与广州相继沦陷,日军全面封锁中国大陆沿海口岸,对外交通仅剩西南与新疆两条通道。其中,滇缅公路成为维系抗战生命线的关键枢纽——国际援助的大量战略物资需经此路转运回国,支撑前线作战。

然而,当时国内技术娴熟的汽车驾驶员与修车机工极度匮乏,导致大批军事物资囤积境外,无法及时送达前线。危急关头,1939年2月,应国民政府西南运输处主任宋子良请求,南侨总会发布第6号《征募汽车修机驶机人员回国服务》通告,号召南洋华侨青年回国支援。消息传开,无数热血华侨踊跃报名,其中便有不少安溪籍侨胞的身影。

舍家为国的先锋力量

侨居新加坡的安溪籍华侨白清泉,精通驾驶与修车技术。南侨总会通告发布后,他第一时间报名,成为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首批80名成员之一,并担任“八十先锋队”总领队。归国后,他率领队伍在枪林弹雨中穿梭,克服山路险峻、物资短缺等重重困难,日夜抢运军事物资,坚守岗位直至抗战胜利。

侨居马来亚的安溪华侨李飒,则毅然舍弃原本稳定的职业与优厚待遇,加入第五批南侨机工回国服务团,编入“华侨运输先锋队”第二大队,从此“以路为乡车为家”,在滇缅公路上出生入死,为抗战军火运输倾尽心力。

巾帼不让须眉的担当

1939年,《光华日报》等南洋报刊争相报道了一封特殊的家书:“亲爱的父母亲,别了,现在什么也不能阻挠我投笔从戎了……家是我所恋的,双亲弟妹是我所爱的,但是破碎的祖国,更是我所怀念热爱的……虽然在建国救国的大事业中,我的力量简直够不上沧海一粟,可是集天下的水滴而汇成大洋。我希望我能在救亡的洪流中,竭我一滴之微力……女儿是不孝的,望双亲,宽怀自慰,善自珍重,临行匆匆,仅留此作别。”信件的主人,是祖籍安溪龙门,任职槟城华文学校的教师白雪娇,是南侨机工队伍中仅有的4位女性之一。得知祖国急需大量机工人才,白雪娇毅然放弃安逸舒适的生活,偷偷辞去教师工作,瞒着父母,化名“施夏圭”报了名,临行前才给父母留下告别信。

归国后,白雪娇与其他3名女机工多次请缨前往前线。在邓颖超建议下,她们转入齐鲁大学学习,加入大学生抗日宣传队,持续投身救亡运动,直至1946年返回槟城。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白雪娇在华文学校升起自制的五星红旗,因此触怒殖民政府,遭到禁闭关押。历经波折回到祖国后,她将对民族的赤诚全部倾注于教育事业,用余生践行着当年的报国誓言。

不朽的历史丰碑

据不完全统计,1939年至1942年间,滇缅公路共抢运军需物资约45万吨,输送了当时全国九成的国际援助。为守护这条生命线,1000多名南侨机工献出生命,平均每公里公路就有一人牺牲,牺牲时平均年龄不足23岁。

在祖国危亡的至暗时刻,安溪籍南侨机工与万千华侨同胞一道,以血肉之躯筑起抗战输血管。他们的青春与热血,汇聚成滇缅公路上汹涌的救国洪流,在中华民族抗战史上镌刻下不朽篇章,为民族独立与解放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责任编辑:李霜茹】

安溪频道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包含安溪电视台和《安溪报》新闻。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安溪频道”。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安溪频道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安溪频道)”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安溪频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安溪频道联系的,请致电:23286000,或E-mail至:ax232860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