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史馆中的青春足迹,记录乡土文化传承路
(通讯员彭乐涵)近日,福建农林大学“农旅焕新,育苗筑梦”实践队走进蓬莱镇彭格村,在村史馆的历史展板与实物藏品间驻足,于光影流转中触摸乡村发展的脉络,在侨乡故事里探寻文化传承的密码。
历史展板:勾勒村庄变迁的清晰轨迹
步入彭格村村史馆,一组组精心布置的历史展板如同时光坐标,系统铺展着彭格村的发展历程。展板用文字、地图与年代照片,清晰呈现了村庄空间格局的演变。
“这片展板记录了我们村从传统农业村到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转型。”村史馆讲解员指着“产业变迁”板块介绍,展板上“连片农田、茶园”的老照片旁,标注着不同年代的产业数据——从单一粮食种植到“茶园+果园+农家乐”的多元业态,数字的变化背后是村民们探索致富路的不懈努力。实践队成员、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小林在笔记本上标注:“历史积淀是乡村旅游的底气,这些展板本身就是最好的‘乡土教材’。”
展板中,佛国牌、蜂腰桥、真武殿、罗星宫等历史地标的图文介绍格外醒目。“这些地标不仅是景观,更串联着村民的集体记忆。”讲解员说。
队员参观彭格村村史馆 (王晶供图)
多维交流:从历史中汲取振兴灵感
观看彭格村宣传片 (王晶供图)
村委会议室里,实践队与村干部围绕“村史馆如何赋能农文旅”展开热烈讨论。队员们结合所见所闻提出建议:在村史馆增设华侨故事分享会,邀请侨眷讲述先辈事迹;将老牌匾纹样设计成茶园伴手礼包装;联动周边“水果园、农家乐”,推出“看村史、摘鲜果、体验传统技艺”的一日游路线。村干部认真记录,还与队员们约定,将在后续规划中吸纳这些青年智慧。
图为参观彭格村会议室,王晶供图
夕阳西下,实践队成员与村史馆的老物件挥手作别。队员们纷纷表示:“村史馆里的每一块展板、每一件藏品,都是彭格村的‘根’。我们要做的,就是帮这些历史记忆接上时代的‘脉’,让它们在乡村振兴中焕发新活力。”
安溪频道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包含安溪电视台和《安溪报》新闻。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安溪频道”。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安溪频道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安溪频道)”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安溪频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安溪频道联系的,请致电:23286000,或E-mail至:ax232860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