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频道

工会非遗暑托班火了

2025-08-08 09:02:38来源:安溪报

本报讯 (记者易晓东 通讯员谢章王)欢快的舞蹈、动听的歌声、有趣的情景剧……1日,县总工会职工子女暑托班结课仪式上,孩子们的精彩表演赢得家长阵阵掌声。这场以“非遗文化浸润”为特色的暑托班,自7月7日开班以来,不仅以“集中办班+分散设点”的创新模式服务500余名职工子女,更在茶香藤韵中为孩子们播下了传统文化的种子,真正实现“托”有所乐、“管”有所学、“护”有所得。

“暑托”变“乐托”

服务零距离

“以前下班接孩子要绕远路,现在家门口就有暑托点,步行5分钟就能到,太方便了!”在结课仪式现场,职工王女士的感慨,道出了众多双职工家庭的现实需求。此次暑托班突破传统单一模式,以沼涛实验小学为“主阵地”,同时在社区、企业周边设立16个分散服务点,让非遗触手可及。这种“集中优质资源+分散便民服务”的模式,既保障了教学质量,又破解了“最后一公里”的接送难题,堪称工会服务精细化、人性化的生动实践。

如何让千年非遗摆脱“博物馆式”的刻板印象?这场暑托班给出了答案——让传承人走进课堂,让孩子亲手触摸文化。“我们联动社区、学校等多方资源,这种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模式,就是想让不同区域的职工子女都能就近感受非遗魅力。”县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从统计数据看,500余人的受益规模,证明这种模式真正实现“非遗不遥远,服务零距离”。

在课程设置上,暑托班将非遗作为核心亮点,打造了一系列沉浸式体验课堂。除融入安溪“茶、藤铁”两大特色产业外,更系统引入当地乌龙茶制作技艺、藤铁编扎技艺等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触摸文化根脉。

“三会联动”聚合力

非遗“活”起来

在“三会联动”(县总工会、行业协会、基层工会)机制下,多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亲自授课:茶艺课上,孩子们不仅学习冲泡技艺,更跟着传承人了解铁观音“摇青、炒青、揉捻”等非遗制作工序;藤铁课上,工艺大师详解“编、扎、缠、绕”等核心技法,展示藤铁工艺如何从一根根普通的藤条和铁条,经巧妙编织和焊接变成美轮美奂的作品,随后指导孩子们用半成品创作出充满创意的藤铁工艺品。

此外,武术、舞蹈、美术等兴趣课同样人气高涨。“不仅有作业辅导,还能学特长、接触老手艺,孩子每天都盼着来暑托班。”职工黄先生笑着说,孩子回家后总念叨“今天学会了‘摇青’的力道”“编了只藤铁纹样的飞鸟”,还得意地把亲手泡的安溪铁观音端给长辈,“说这是‘爷爷辈传下来的手艺’,性格也变得更加开朗了。”

一场暑托班,托起的不只是孩子的假期,更托起了文化传承的希望。当500多个家庭因非遗而欢笑,当藤铁编织的飞鸟载着童心翱翔,我们看到的,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美妙交融,更是工会组织以匠心守初心的温暖答卷。“县总工会暑托班是‘三会联动’模式的一次成功实践,更是工会服务职工的初心体现”。县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围绕职工需求,创新性开展更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让职工子女在假期中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不断提升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归属感,让工会成为传递文化温度、守护职工最温暖的“娘家”。

【责任编辑:李丽旋】

安溪频道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包含安溪电视台和《安溪报》新闻。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安溪频道”。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安溪频道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安溪频道)”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安溪频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安溪频道联系的,请致电:23286000,或E-mail至:ax232860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