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学霸村”不一般
本报讯 (记者章桂林)官桥镇驷岭村,多年来,凭借独特的家风和教育理念,孕育出18个博士与31个硕士,成为远近闻名的“博士村”。是什么让这个村庄能走出如此多的优秀人才?近日,记者走访该村庄,揭开其背后鲜为人知的教育秘诀。
驷岭村地处驷马山麓下,离官桥镇政府近3公里,现有人口4572人。然而,令人惊叹的是,该村现有18个博士、31个硕士,今年高考有22个学子成绩达到本科线。这样的成就让很多人纷纷来到这里,探寻影响教育成才的关键因素。
走进村子,可以看到整洁的村道和洁白的瓦房,一种文明的气息扑面而来。驷岭村党委书记林淮昌告诉记者,该村地灵人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驷岭大宗,儒雅遗风,源远流长,默默见证着一代代族人繁衍生息、求学奋进;有一块明代状元庄际昌探亲时写下诗联的状元石,至今仍然矗立在村子一角;同时也是清代著名文学家林嗣环的故里,《口技》名篇传诵至今,“黄井传奇”催人奋进!
据悉,多年来,驷岭村村民一直奉行“崇文重教”的好家风好家训,与柏叶林氏祖训是分不开的。柏叶林氏祖训强调:天下事利害常相伴,惟读书则有利而无害,不问贵贱、老幼、贫富,读一卷便有一卷之益,读一日便受一日之益……激励后人勤读好学。
近日,该村学子林煜煌刚收到清华大学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林煜煌告诉记者,在他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为他提供了一个温暖和谐的家,从小就教育他立志成才。他认为,家风对个人的成长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尤其是在心理素质的培养上。他坚信“家庭是幸福的存在”,并通过自身努力考入清华大学。
值得一提的是,在驷岭村,邻里之间和谐相处、互助友爱已成为一种自觉。林淮昌介绍,村里盘活现有文娱场所资源,依托篮球场、文化广场等阵地,建立“三常三联”机制,结合重大节日,常态化开展“邻里文化节”等活动,促进了整个村庄的团结与进步。正是这种浓厚的家风与人际关系,让村庄成为了人人向往的“学霸村”。
不仅如此,驷岭村还注重文化传承。走进驷岭村文化广场,可见飞檐翘角、青柱红瓦的林嗣环纪念亭,正中石碑上刻有林嗣环画像和他一生的政绩及文学成就。“村里每年春节祭祖的时候,老一辈人总会给后辈讲林嗣环勤学苦练的事迹,激励着后人奋发图强、勇往直前,近年来村里也出了不少知名大学的高材生,林嗣环纪念亭正以其无形的传承精神影响着下一代。”村民林利全说。
除了家风家训、邻里和睦、文化传承之外尊师重教在驷岭村蔚然成风。近年来,驷岭村为了让官桥镇第二中心小学老师们教得舒心、安心,时常利用教师节等节日组织乡贤进校园走访慰问、关怀师生。“教育事业既要教好书又要育好人,而村里浓厚的教育氛围对于教育工作的开展,功不可没。”官桥镇第二中心小学校长林秋生这样表示。
肥沃的教育土壤,培养村里学子一个接一个走出村庄,走进大学殿堂。林淮昌表示,下一步,为了进一步鼓励学子成才,村里准备设立奖学金,对金榜题名的莘莘学子,特别是家庭困难的学生,在物质上给予一定的奖励和帮助。
安溪频道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包含安溪电视台和《安溪报》新闻。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安溪频道”。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安溪频道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安溪频道)”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安溪频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安溪频道联系的,请致电:23286000,或E-mail至:ax232860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