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频道

精细管理“绣”出城市新生活

2025-07-22 08:58:19来源:安溪报

本报讯 (记者李艳伟 通讯员易瑞贤)茶香漫城郭,精绣绘新篇。晨光熹微中,西溪岸畔茶香袅袅,街角公园笑语盈盈……行走在安溪这座千年茶乡,目之所及皆是整洁有序,方寸之地皆显匠心。

用心保洁 绿色风尚

清晨五点,记者在城区河滨北路看到,洗扫车与洒水车已然列队作业,高压水龙舔舐路面,卷走最后一星尘埃,露出沥青沉静的底色。这个“机扫+冲洗+人工精护”的标准化作业场景,是安溪城市每天净颜的起点。“河滨南北路、东西二环路等主干道机械清扫率超65%,道路扬尘锐减40%,‘路面见本色、空气无扬尘’已成为常态。”县城市管理和执法局副局长杨文剑介绍。

清洁之风同样也吹进街巷深处。“门前三包”焕然一新,沿街商户从“要我参与”变为“我要参与”,履约率攀升至92%。在商户门前摆放的花箱中,三角梅与铁观音盆栽错落成趣,装点着各自方寸,也汇成满城风景。

“现在扔垃圾就像‘打卡’,还有人教分类!”在凤城镇垃圾分类驿站,居民李阿姨的“新习惯”已成茶乡“新时尚”。中心城区33个社区、109个小区实现分类全覆盖,529个投放点、138座分类亭、13处驿站织就细密网络,带动5.3万户家庭以90%的参与率践行环保。“今年22座智能分类亭将增援‘上岗’,网络更密,服务更优。”杨文剑信心满满。

秩序之美,深植于网格的肌理。城区划分为东、南、西、北四大片区,百余名执法人员精耕“责任田”,日常巡查与集中整治双轮驱动。曾经恼人的“校园牛皮癣”“公园广告疤”悄然隐退,街头巷尾的桌椅“归家”。“如今的安溪街头,目之所及皆清爽,行之所至皆舒心。”县城市管理和执法局副局长陈春琳如是说。

智管民生 茶韵沁城

“以前路边摊占道经营,现在清爽多了!”城区解放路商户王大姐的感受,是市容秩序提升的缩影。针对占道经营“顽疾”,市容管理巧施“错时执法+定人定岗”办法:清晨梳早市,净街巷;傍晚理夜市,留烟火。更舒人心的是,新建4处农贸市场“引摊入市”,安溪铁观音、湖头米粉、生鲜果蔬琳琅满目,顾客徜徉选购,烟火气里秩序井然。

“转角不只见风景,还遇惊喜!”市民对口袋公园的评价,正是安溪空间品质提升的生动注脚。去年新建的10个主题公园中,数河滨北路的闽南语口袋公园人气最旺,刻着俚语的坐凳上是乡音缭绕的茶话会;垃圾分类主题公园里,“会说话”的垃圾桶成为小朋友的环保启蒙地;燃气安全主题公园,打破传统宣传模式,通过“幼儿科普+家校联动”模式,以更接地气、更贴近生活的方式,为学生、家长送去实用生动的安全科普知识。“今年更多口袋公园将点缀街头,‘推窗见绿、步行入园’正走进日常。”县市政发展中心主任周毅林说。

诗意栖居不止此一处。西溪智慧体育公园的“茶香驿站”,晨练市民捧一杯安溪铁观音,看朝霞洒落粼粼波光;溪禾山铁观音文化园内,游客跟着茶师体验摇青炒青,感悟“一叶成茗”的神奇;凤山书院非遗长廊上,指尖翻飞的竹藤编艺与乌龙茶制作技艺静静诉说千年匠心……茶的芬芳,早已沁入城市的每一缕晨昏;城市的精致,更在氤氲茶韵中历久弥新。

从“一处净”到“全域美”,从“环境新”到“生活雅”,安溪的精进之路,是用脚步丈量民需,以匠心雕琢品质。县城市管理和执法局局长杨文武表示,我县将持续施以“绣花”功夫,让每一条街巷通畅如洗,每一个转角诗意盎然,每一寸土地都浸润茶香。安溪,这座千年茶乡,正向着“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中等城市稳步前行。

【责任编辑:李霜茹】

安溪频道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包含安溪电视台和《安溪报》新闻。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安溪频道”。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安溪频道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安溪频道)”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安溪频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安溪频道联系的,请致电:23286000,或E-mail至:ax232860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