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频道

野外玩水 谨防“食脑虫”感染

2025-07-18 09:15:17来源:安溪报

近日,一则令人揪心的消息登上热搜:一名5岁女童在游泳和泡温泉后,确认感染“食脑虫”,陷入昏迷状态,被送入重症监护室抢救。炎炎夏日,游泳玩水进入高峰期,但平静的水面下可能潜伏着一种罕见的“隐形杀手”——“食脑虫”。今天,泉州疾控为您揭开这一水中“隐形杀手”的真面目。

“食脑虫”通过鼻腔进入人体

“食脑虫”并非真正的虫子,而是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原虫,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单细胞生物。

它们常潜伏在25℃—46℃的淡水环境中,如湖泊、河流、池塘、温泉,甚至在自来水管网、未消毒的游泳池也检出过,夏季繁殖尤为迅速。

虽然感染概率仅约亿分之一,但一旦感染,可在一周内导致死亡,病死率高达97%。唯一已知的感染途径,是含有阿米巴的水通过鼻腔进入人体,当人们在跳水、呛水、鼻腔冲洗等过程中,受污染的水可能通过水压冲击鼻腔,虫体沿嗅神经侵入大脑。

感染初期,患者通常只表现出一些非特异性症状,如发烧、头痛、呕吐、疲劳、恶心以及味觉或嗅觉改变,继发症状则类似脑膜炎,包括意识模糊、颈部僵直、癫痫发作等。

患者常被误诊为细菌性脑膜炎或病毒性脑炎,这种非特异性症状使得早期诊断极其困难,因此该疾病的诊断,除了直接依赖于脑脊液检查,患者的“淡水暴露史”也至关重要。

暑期玩水注意事项

对于“食脑虫”,专家提醒:不必过度恐慌,理性看待。正规消毒的泳池(余氯达标)一般很安全,健康人群的免疫系统可以有效抵御大多数阿米巴感染,全球阿米巴感染年病例不足10例。游泳爱好者可通过以下措施来预防和应对——

避免野泳:尽量避免在野外温泉、淡水湖泊、河流等水域中潜水或跳水。玩水时保持头部高于水面,减少呛水风险。选择水质合格、循环消毒的正规温泉或泳池。

佩戴专业鼻夹:游泳或戏水时佩戴鼻夹,这是最直接有效的物理屏障。

正确清洗鼻腔:玩水后清洗鼻腔预防感染,不使用自来水等未经灭菌的水冲洗鼻腔;应使用煮沸冷却水或生理盐水。

感觉不适及时就医:接触水体后1—2周内,如出现持续头痛或高热,立即就医,并主动告知“淡水暴露史”,争取黄金24小时诊断期。

(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李霜茹】

安溪频道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包含安溪电视台和《安溪报》新闻。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安溪频道”。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安溪频道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安溪频道)”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安溪频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安溪频道联系的,请致电:23286000,或E-mail至:ax232860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