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颗赤子心 零报酬书写茶乡大爱
在茶乡安溪的连绵茶山与古朴巷弄间,常年活跃着一支特殊的队伍。他们身份各异——教师、工程师、文艺工作者、企业骨干、基层干部,却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安溪县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简称“安溪知联会”)会员。这支由320名知识分子组成的团队,以“零报酬”为鲜明底色,将节假日化作服务家乡的“工作日”,用专业知识与赤诚温情,在茶乡大地谱写着动人的奉献篇章。
2020年8月,安溪知联会注册成立。次年5月,这个最初由260名知识分子组成的公益团体正式扬帆起航。如同春茶般蓬勃生长,五年间,会员队伍不断壮大,如今已达320人。从副县长到乡村教师,从企业工程师到非遗传承人,跨越不同领域的他们,因一份纯粹的“热爱家乡”之情相聚。“加入知联会,不是为了头衔,是想为家乡做点实事。”会员陈女士的话语,道出大家共同的心声。他们中,有人放弃周末休息,精心设计关爱留守儿童的“福蕾行动”;有人推掉商业演出邀约,潜心义务创作本土题材文艺作品;更有人默默自掏腰包,只为填补活动经费缺口,确保每一份温暖都能精准送达需要的人。
安溪知联会的温暖,如涓涓细流,贯穿全年四季。春节前夕,会员中的书法爱好者们深入乡村社区,为老人书写春联,一句“你们一来,这屋子就有了年味儿!”道尽了老人们的喜悦。重阳节,会员们走进孤寡老人家中,打扫卫生、检查身体,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妇女节,“茶香飘满城 母爱暖我心”活动中,妈妈们在茶艺师指导下学习功夫茶艺,笑容满面……
尤其令人难忘的是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守护与活化。花朝节,他们举办赏花诗会,让渐被遗忘的古老节日焕发新生机,也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端午节,举办包粽子大赛、电商协会的习俗体验、虎邱蓝泊湾的非遗快闪活动精彩纷呈。孩子们跟随老师傅学习裹粽叶、制作香囊、吟唱南音、猜灯谜、观赏掌中木偶,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知联会的身影不仅出现在温情关怀的现场,更活跃在安溪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在科技赋能、发展“三铁”产业等关键领域,他们积极贡献力量。通过建立对接服务驿站、组织市场考察团队、开展交流参观活动,他们的足迹遍布龙涓商会、龙门EC产业园、安溪茶学院、安溪县医院、闽光钢铁公司乃至上海安溪商会。无论是植树造林、直播带货、茶叶产销对接,还是人才乐跑赛、抖音好物节、茶文旅发展研讨会、“书香茶韵”文学座谈会,都是知联会会员们献计献策、担当作为、施展才华的重要平台。
知识分子的情怀,同样在笔端、音符与舞台上深情绽放。2024年,由知联会成员章丽香作词、林毅坚作曲、熊正宇演唱的MV《再回青阳》刷爆安溪人的朋友圈。悠扬的旋律中,断壁残垣的青阳下草埔遗址仿佛重生为辉煌的宋元“世界铁场”,先民的智慧与汗水深深震撼着当代人的心灵。2025年,原创歌曲《回首峰》又在街头巷尾传唱。这首以安溪人下南洋的“过番歌”为原型的作品,深情礼赞茶瓷古道的辉煌与先辈创业的艰辛。歌曲通过各类媒体平台的广泛传播以及知联会合唱团的倾情演绎,持续拨动着海内外安溪人心中那根最深的思乡爱乡心弦。
安溪县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用320颗赤子之心,以知识为笔,以奉献为墨,不求回报,只为桑梓。他们汇聚成照亮茶乡的温暖星河,生动诠释了新时代知识分子反哺家乡、服务社会的责任与担当。 (唐建成)
安溪频道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包含安溪电视台和《安溪报》新闻。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安溪频道”。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安溪频道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安溪频道)”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安溪频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安溪频道联系的,请致电:23286000,或E-mail至:ax232860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