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频道

捞起一篮清凉

2025-07-08 08:56:08来源:安溪报

吴奋勇

“黄瓜初见比人参,小小如簪值数金。”在古人笔下,这蔓生瓜果也金贵如斯。可在我的乡下老家,无论黄皮或绿皮、带刺或光滑、长条或滚圆,都只认一个土名——“青瓜”。暑气蒸腾时,它便是家家户户餐桌的常客,脆生生往粗瓷盘里一放,燥热便退却三分。

上周日归家,刚至门口,便见母亲挑担自田埂归来。一头竹篮卧着碧绿的空心菜与地瓜叶,另一头蛇皮袋鼓鼓囊囊。我扬声问:“妈,袋里装的啥?”母亲汗涔涔的脸上绽开笑意:“你爱吃的!”心头一动,我猜:“青瓜、苦瓜、南瓜?”她抿嘴笑而不答。日头正炽,她大汗淋漓进屋,卸下沉甸甸的担子。

我迫不及待解开袋口,果然!除了我猜的那些,还卧着个憨拙的葫芦瓜。最多的,是青瓜。我将它们一条条取出,水灵灵地放在墙角阴凉处,不多不少,整整十条。那饱满翠绿的样子,仿佛掐一下就要溅出汁水来。

望着这堆青翠,记忆的闸门突然洞开。儿时盛夏,新摘的青瓜总被小心放入竹篮。祖母或母亲用草绳仔细系牢篮柄,缓缓沉入村中央那口老井。青石井壁,泉水清冽,冬暖夏凉,是天然的冰窖。漫长的等待开始了。我们这群孩子,或趴在冰凉光滑的井沿,眼巴巴望着井下幽深的微光;或蜷在井旁浓密的树荫里,蝉鸣聒噪,心却早随着草绳,沉入那沁凉的井底。约莫三四个时辰,估摸凉意已浸透瓜瓤,大人才吆喝着拉绳。湿漉漉的竹篮破水而出,篮中青瓜已焕然一新——表皮缀满剔透水珠,在阳光下折射出碎钻般的光芒,一股沁骨的凉意扑面而来,仿佛井水龙王施了法术,点化成“冰镇”的仙果。争抢着探出手,指尖触及那冰凉坚硬的瓜身,通体已舒泰。轻轻一掰,“咔嚓”脆响,清新凛冽的瓜香瞬间弥漫,直钻鼻腔。迫不及待咬下,冰凉的汁水裹挟着清甜在口中迸溅,那股子凉意直透心脾,周身的燥热霎时逃遁无踪。这便是童年最奢侈的“冰镇”。有时也捧回家,切成小块,一家人围坐月光下,手拈着吃。偶咬到一小段微苦的,皱皱眉,下一口又甜回来,倒也生出别样滋味。

我对母亲感叹:“妈,还是小时候井里浸过的青瓜,那味儿最好。”母亲抹了把汗,轻叹:“唉,如今家家通了山泉,老井早荒了,井台都长了草……”我心头一滞,只轻轻“哎”了一声。

这时,母亲拣出三条顶精神的青瓜,装进塑料袋递给我:“喏,放冰箱里冰镇一下,下午吃也凉快。”儿子主动接过去塞进冰箱。儿子看见冷冻室里结着厚厚的冰霜,忽又有了主意。他取出几大块冰,放进一个锃亮的不锈钢桶里,哗啦啦倒入自来水,接着便麻利地将两条青瓜沉入这临时搭建的“冰池”中。他拍拍手,颇有些自得:“这才叫真正的‘冰镇’哩!”顿了顿,他又说起来:“这黄瓜是汉朝张骞从西域带回来的,那会儿叫‘胡瓜’。后来有个皇帝叫石勒的,忌讳‘胡’字,才改叫黄瓜。可咱们村,为啥都叫青瓜?”“我也说不清,反正祖祖辈辈都这么叫,十里八乡也都这么叫。”母亲的话,像井水一样流淌着时光的痕迹。

青瓜确是夏日恩物。其味清鲜,藏着滋养。乡人常道它性凉,能清热解暑,利水消肿。生吃脆爽,凉拌开胃,清炒鲜甜,打汁做沙拉皆宜,是百变的清凉主角。

黄昏,暑气稍敛。取出冰镇青瓜。妻子、儿子、母亲,人手一段,咬得咔嚓作响,连声赞:“好吃!真凉快!”我亦点头。瓜肉冰凉依旧,清甜犹在,可舌尖细细寻觅,那记忆深处井水浸润出的、裹挟着大地体温与青石凉意的独特风味,终究淡了,杳然难寻。

那口老井浸出的青瓜,何止是消暑的瓜果?它分明是镌刻在岁月深处的乡村印记,饱含着大地与清泉交融的灵气,是自然最慷慨的馈赠。如今,冰箱的便利触手可及,生活也愈发丰盈,可童年那口石井里沉浮过的青瓜滋味,却永远沉淀在心底最柔软的角落。每当溽暑难耐,记忆的井绳便会被轻轻拉动,捞起一篮晶莹的凉意,和那段再也回不去、却永远温热的烟火时光。

【责任编辑:李霜茹】

安溪频道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包含安溪电视台和《安溪报》新闻。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安溪频道”。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安溪频道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安溪频道)”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安溪频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安溪频道联系的,请致电:23286000,或E-mail至:ax232860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