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频道

安台茶脉共传承 携手合作启新章

2025-07-04 08:54:45来源:安溪报

1日,一场以茶为媒、共叙两岸情谊的文化盛宴——安台茶文化交流主题活动在我县盛大开幕。本次活动以“茶和天下 香飘四海”为主题,深度融合历史溯源、文化交流与产业合作,凸显安台茶业“同根同源、同脉同承”的深厚底蕴。两岸茶人齐聚一堂,以茶为舟,溯历史长河而上,在氤氲茶香中,续写跨越海峡的百年茶缘新篇。 (记者陈和俐)

名茶竞秀 共话同源香

此次安台茶文化交流主题活动,以一场精彩纷呈的海峡两岸斗茶交流赛作为开篇。安溪六大品种茶与台湾金萱茶同台竞香,两岸茶人通过深度交流,不仅展现了两岸茶叶的品质特色,还揭开安台两地茶叶种植、生产及文化传承的差异化发展路径,为两岸茶产业互补合作提供新的契机。

据了解,安溪六大品种茶分别为铁观音、黄金桂、本山、毛蟹、梅占、大叶乌龙。1984年,安溪六大品种茶入选全国首批认定的30个国家级茶树良种。而金萱茶是台湾著名的高山乌龙茶品种,其以硬枝红心作父本,台农八号作母本,人工培育而成,最大的品质特征是具有独特天然的牛奶香。

“安溪名茶与台湾金萱茶在风味上各有千秋,但同样承载了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两岸人民智慧与勤劳的结晶。”斗茶赛评委、台湾茶叶感官品评发展协会理事长许伟庭说,这次首次将台湾金萱茶带到两岸斗茶交流赛中,希望能让更多人有机会认识这款独具特色的茶叶。

斗茶不是分高下,只为找共通。安溪是台湾同胞的重要祖籍地,248万台湾同胞的血脉中,流淌着茶香记忆。两地茶树同根、制茶同源、文脉相承、乡音相通。台湾的冻顶乌龙、木栅铁观音、包种茶等经典茶品,其品种与工艺皆源自安溪为核心的乌龙茶产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众多台湾茶商茶农奔赴安溪,承包茶山、兴建茶厂,将事业根基深植于此。数百年来,安台茶人以茶为桥,往来互鉴,共同书写两岸茶业交流合作的佳话。

“从茶种到工艺,从商路到文化,安台茶业始终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共同体。本次斗茶活动的举办,不仅展现两岸茶人对品质与技艺的坚持,更象征着两岸在茶叶经贸、文化技术等多方面的持续深化交流的成果。”台湾阿里山茶业协会会长林建村表示。

产业携手 共绘新图景

多年来,安溪与台湾在茶产业领域一直保持着紧密的合作。本次活动迎来两大合作项目签约落地:

一是共建示范基地,台湾阿里山茶业协会与福建省凤髻尖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举行安台茶产业合作示范基地签约仪式。

据悉,福建省凤髻尖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坐落于长卿镇山格村,公司依托独特的闽南高山农场地理环境,致力于打造一个集生态茶园、高山民宿、研学康养等方面于一体的茶叶基地。此次与台湾阿里山茶业协会签约,将进一步深化双方在良种培育、茶园管理、技艺传承、文化传播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为两岸茶产业的创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是共推技术升级,台湾阿里山茶业协会还与福建长荣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携手举行了安台茶叶充氮保鲜技术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在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和市场推广等方面的优势,共同开展茶叶充氮保鲜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推广工作。通过合作,有望进一步提升茶叶充氮保鲜技术的水平,推动该技术在两岸茶产业的广泛应用。

“近年来,闽台茶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并在茶树品种选育、茶园种植管理、制茶技艺传承、茶叶标准制定、商贸市场拓展等多个方面紧密联系,结下了累累硕果。这两项合作签约,将为两岸茶产业发展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会长林钟乐表示。

活动还邀请台湾茶叶感官品评发展协会理事长许伟庭作《台湾特色茶与台湾茶叶竞赛组织》主题演讲,分享台湾特色茶的独特魅力及茶文化活动组织的成功经验。邀请福建中医药大学药食同源创新发展研究所所长王宫作《乌龙茶与身体健康》主题演讲,分享乌龙茶与健康之间的奥秘,共探“一片叶子的养生密码”。

“俗话说:‘夏喝绿(茶),冬喝红(茶),一年四季喝乌龙’。安溪和台湾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茶性平和,更是适宜不同体质人群一年四季长期饮用。安溪铁观音更是乌龙茶中的佼佼者,富含茶黄素、多酚类物质以及茶氨酸、茶多糖等活性物质,赋予其独特的保健功效。”王宫说。

开幕式后,台湾阿里山茶业协会交流团还参观了安溪铁观音集团、八马茶业、和平百茶、长荣科技等我县茶企,并前往长卿镇开展春季茶王赛品鉴交流会活动。

从几百年前的茶苗移植、制茶技艺播迁,到现在的产业共融,安台茶缘早已超越地理界线,成为两岸文化认同的生动注脚。此次安台茶文化交流主题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加深了两岸茶人之间的情谊,也为两岸茶产业的合作发展搭建坚实的桥梁。未来,安台将继续以茶为媒,增进交流,携手共进,续写“茶和天下”的新传奇,助力中国茶走出国门、香飘世界。

【责任编辑:李霜茹】

安溪频道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包含安溪电视台和《安溪报》新闻。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安溪频道”。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安溪频道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安溪频道)”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安溪频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安溪频道联系的,请致电:23286000,或E-mail至:ax232860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