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青年“真题真做” 共塑藤铁工艺新未来
本报讯 (记者黄梁山/文 黄东华/图)铁线缠绕成奔腾的《金戈铁马》,藤条编织出灵动的《茸语藤筐》,废旧螺丝涅槃重生为精巧的小鸟雕塑……日前,在海峡两岸工艺精品交流展暨大学生设计赛成果展上,一件件饱含巧思的藤铁工艺佳作,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观赏。
本次大赛聚焦安溪藤铁工艺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精准对接企业创新痛点和市场趋势,组织两岸大学生以“真题真做”模式开展定向设计。活动旨在吸引优秀台湾青年扎根安溪,实现“设计赋能产业、人才反哺地方”的双向落地,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创新动力。
两岸学子设计竞技展才华
成果展的作品主要源于安溪海峡两岸大学生设计工作坊。该工作坊已成功举办三届,吸引包括中国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台湾清华大学、台湾艺术大学等在内的15所两岸设计高校师生入驻安溪藤铁企业,交流创意与工艺理念,共探前沿趋势。
今年3月,“2025年安溪海峡两岸大学生设计工作坊——汇两岸 聚创意 促革新”创新设计赛启动。安溪藤铁工艺创新发展研究院深入调研,精准匹配有创新设计需求的藤铁工艺企业,明确了产品升级、市场突破等核心设计方向,最终吸引了海峡两岸8所院校积极参与。
作为承办企业之一,泉州市斯博利家居股份有限公司期望在花园装饰品及桌椅、功能性室内摆件、现代风格置物架三大方向获得设计成果。
明确斯博利家居等企业的需求后,研究院组织企业技术管理人员与两岸高校师生召开线上设计需求分析会。通过线上平台,师生得以直观了解企业生产、展厅和产品实况,企业也能熟悉学生技能特长,给予针对性设计指导。安溪工艺大师还进行了“一对一”在线辅导。
历经30天设计周期,65名设计专业师生设计出834件作品草图,最终转化出177件作品。安溪藤铁工艺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杨学太表示,下一步将邀请参赛师生来安溪实地调研,了解当地产业特色与历史文化,深入企业考察生产工艺流程。随后将举行设计答辩并表彰优秀获奖者,颁发证书,并邀请入围作品师生在安溪工艺大师“手把手、面对面”指导下,将设计作品转化为实物。
设计赋能产业升级见实效
“本次设计赛中涌现的多件作品,精准契合公司定位,特别是在室内外家居及节日主题设计方面,展现出深度合作与量产潜力。”同为承办企业的佳福工艺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将着手工艺优化与供应链整合,推动优秀作品小批量试产并投放市场。
两岸正充分发挥创意设计与制造实力的互补优势,加速打通从设计图纸到终端产品的转化链路。例如,来自台湾的甘温设计工作室已与康士力茶业有限公司、如海家居用品有限公司、群盛花园饰品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其创办人表示,将运用“再生美学”理念唤醒藤铁温度,开发藤铁与木艺结合的复合材质家居用品及花园摆件,传递两岸共通的人文情怀。
擅长建筑空间规划的沃齐通国际有限公司,则为普林丝顿家具有限公司、溪物(泉州)科技有限公司、振鸿工艺有限公司注入模块化、艺术化新思维,共同开发适应现代小户型的多功能藤铁家具及工艺时钟等跨界产品。
目前,已有15家安溪企业与5家台湾设计公司达成实质性合作。这种以设计图纸为纽带、“创意互补+制造协同”的创新模式,正在将台湾的创意溢价能力与安溪的规模化制造优势有效结合,转化为强劲的产品竞争力。
安溪藤铁工艺文化产业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指出,这种深度协作不仅为地方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成功范本,更通过设计实践深化了两岸文化共鸣,推动藤铁工艺从“实用器物”向承载文化的“艺术载体”跃升,助力其在全球市场讲述两岸携手创新的动人故事。
安溪频道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包含安溪电视台和《安溪报》新闻。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安溪频道”。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安溪频道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安溪频道)”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安溪频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安溪频道联系的,请致电:23286000,或E-mail至:ax232860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