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频道

“三茶”统筹绘就产业新画卷

2025-04-22 08:32:07来源:安溪报

茶园吐新绿,春意踏歌来。20日,“茶界双世遗 中国百茶都”2025安溪铁观音开茶季活动在西坪镇尧山村南轩诗意启幕,来自全国各地的茶农、茶商、爱茶人士、网络主播等齐聚一堂,共品非遗茶韵,共赏茶乡盛景。

本次活动以山水茶园为天然舞台,创新采用“1+N”模式,通过主会场实景演绎与茶禅寺、八马红星茶场等分会场云端联动,融合无人机巡园、机器人制茶等科技场景,全面展现春茶“采、制、链”的鲜活图景,向世界展示中国百茶之都的新活力、新面貌和新成效。 (记者吴梅珍/文

黄东华/图)

守护茶源 传承茶文化

迎茶祖、上贡品、上香敬茶、宣读祝文……传统的敬茶祖、祈茶福仪式过后,安溪铁观音国家级非遗技艺传承人、中国制茶大师、安溪铁观音大师共同鸣锣、喊山开茶。普通话与闽南话齐呼“开茶喽!”唤醒了采茶季,也唤醒了人们心中对安溪铁观音文化的深深眷恋。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魏月德表示,“敬茶是茶人精神的起点,唯有敬畏自然、坚守匠心,才能制出一杯‘观音韵’。”现场茶香氤氲,观礼者无不动容,感受安溪茶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哲思。

安溪开茶历史从千年植茶传统中孕育,以“喊山开茶”为核心载体,融合农耕信仰、工艺革新和现代产业转型。其不仅是茶叶生产的序曲,更成为安溪茶文化身份和经济活力的象征。自2019年起,安溪开茶节已经成为每年第一片铁观音芽叶采下之前不可或缺的重要农业文化活动,也是茶农、茶人们祈愿一年好收成的重要仪式。

守护茶源,方能永续发展。现场,还启动安溪铁观音种源保护专项行动,开茶节后还将开展铁观音种质资源DNA指纹图谱库的研究和建立等系列工作,呵护好安溪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良种“芯片”;与安溪县铁观音大师名匠交流协会就安溪铁观音种源保护、技艺传承合作签约,以“名师效应”带动安溪茶农用心种好茶、制好茶。

同时,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核心区守护单位授牌仪式庄严举行。西坪镇、芦田镇及虎邱镇的10个村村民代表上台接受牌匾,明确其作为文化遗产守护主体的责任。

“核心区承载着铁观音千年来的种质资源、传统技艺和茶人精神,是农遗活态传承的‘基因库’。”县茶业发展中心主任林清杰介绍,将借力核心区授牌契机,推动茶旅研学、茶庄园经济等新业态,实现“茶文化兴村、茶产业富民”,让千年农遗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深耕基础 赋能茶产业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根基和源泉,茶产业更是如此。

活动期间,安溪县铁观音大师名匠交流协会正式揭牌,并向广大茶人发出了倡议。“协会为广大茶人搭建了交流学习平台,将不定期开展古法技艺传承活动、青年茶人研修班等,同时联合多位安溪铁观音大师共同研发一款‘大师茶’,以高品质产品打响区域茶品牌。”该协会会长、首届安溪铁观音大师李金登介绍。

不仅如此,现场还为首批5名安溪县制茶领军人才及5名安溪县制茶杰出人才代表现场授牌。2024年,我县制定《安溪县制茶人才认定办法》,开展首批安溪县制茶人才认定工作,确认首批安溪县制茶人才共227人,其中安溪县制茶领军人才5人,安溪县制茶杰出人才66人,夯实安溪茶产业人才支撑。

高质量标准,是助推茶产业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的关键。

当天,《地理标志产品质量要求 安溪铁观音》国家标准宣贯正式启动。“标准通过系统性重构产品定义、品类划分、制作工艺及感官品质与理化指标等技术规范,显著增强标准体系的产业适配度与战略引领性,不仅夯实了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技术根基,更推动着安溪铁观音文化技术规范与国际市场接轨。”县茶管委办主任陈志明说。

为推动茶叶销售,现场还举行春茶产销签约仪式。20家企业集中进行2025年安溪春茶采购签约,总签约量近5000吨,约占春茶总产量的四分之一。

近年来,随着品牌兴茶计划持续深入推进,安溪铁观音知名度、美誉度持续提升,高端茶、大众茶、新式茶饮等多元发展,进一步推动消费回暖、产销两旺。记者从茶叶主产乡镇、茶叶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茶叶收购点等多个层面了解到的情况看,今年全县春茶产销预计可望呈现“量稳质升、销路稳定”的态势。

【责任编辑:陈晓慧】

安溪频道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包含安溪电视台和《安溪报》新闻。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安溪频道”。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安溪频道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安溪频道)”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安溪频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安溪频道联系的,请致电:23286000,或E-mail至:ax232860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