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融合激活食品产业新动能
本报讯 (记者黄梁山)15日上午,“科技赋能・食尚安溪”——科技人才志愿服务民营企业专项行动暨食品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科技成果推介会现场气氛热烈。来自福建技术师范学院、福州大学的3位食品领域专家携带前沿科研成果亮相,与我县35家本土食品企业代表展开深度对接。政产学研各方围绕茶业、果蔬加工、休闲食品等特色产业,共同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新路径。
此次活动由福建省科普服务中心指导,县委人才办、县科技局、市监局联合福建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旨在通过“成果推介+现场问诊+实地调研”的立体模式,搭建起科技成果转化的“高速通道”,助推我县食品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高校科技下沉化为企业生产力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近年来,我县立足产业优势,深耕茶业、果蔬加工、米面加工、休闲食品等特色领域,以科技创新守护老百姓“舌尖上”的幸福,培育出一批批本土品牌,越来越多的安溪美食走进千家万户。但是,作为我县八大支柱产业之一,食品加工产业长期以来以茶叶、食用菌、米面制品等为主导,面临技术升级缓慢、产品附加值低、品牌竞争力不足等瓶颈。
如何破解瓶颈,突破跃升?推介会上,福建技术师范学院教授、食品与发酵工业研究所所长邓加聪、福州大学食品科学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韩金志、福州大学食品科学技术研究所博士刘旺鑫,分别围绕《食用菌高值化加工与产业化》《福州大学食品科学技术研究所科研成果推介》及《脂质消化、风味与功能》等主题,分享各自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带来食品科技领域的前沿动态与深刻见解,让参会者收获颇丰。
“专家分享的食品保鲜技术与设备案例,为困扰企业的产品损耗、市场拓展等难题带来新思路。和同行交流管理经验,也让我收获很大。”龙尖壹号(红曲米粉)有限公司负责人李丽娟表示,后续,她将和有关专家深入探讨技术引进与联合研发,突破产品开发的技术瓶颈。
为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会上举行技术顾问聘任仪式。安溪县技术转移服务平台、安溪县清溪媳妇乡村振兴服务站、安溪文旅溪食有味食品有限公司,分别聘任邓加聪、刘旺鑫、韩金志为技术顾问。
邓加聪表示,作为一名技术顾问,他将通过校企合作解决食品企业生产研发中存在的各种技术问题,帮助我县食品企业转型升级,研发新的优质产品,助力安溪食品企业高质量发展。
解答技术难点催发产业新活力
技术需求对接环节是本次推介会上的重头戏。企业代表们纷纷提出生产经营中遇到的技术难点、痛点和发展瓶颈,向专家们寻求解答。专家们耐心倾听,一一给出专业且详尽的回复,为企业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和发展建议。
“传统工艺下,绿豆饼采用天然馅料与手工酥皮,不添加防腐剂,保质期较短,绿豆饼无法推向更广阔的市场。”现场,王家阿才绿豆饼负责人王建才提出困扰自己许久的疑惑,向专家寻求延长手工绿豆饼保鲜保质期的方法。
针对王建才提出的问题,福州大学食品科学技术研究所博士刘旺鑫从馅料水分调控、包装与工艺升级等方面展开详细解答。“之前有了解过安溪绿豆饼,它的特点是馅料比其他地方的绿豆饼更为湿润,皮比较酥脆,这可能导致保质期较短。”刘旺鑫认为,可以从多个方面调整,比如在配料中加入大分子保水物质,降低水分活度,从而达到保鲜作用。
安溪文旅溪食有味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谢绵远,之前一直在探索保留豆干风味并延长保质期的杀菌方法,在此次会上也得到了专家的详细解答。谢绵远表示,在今后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将积极对接专家团队,推动技术升级、产品创新,把成果落实到产品上,推动更多农特产品走出安溪、走向全国。
随着“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的深化,我县食品产业正迎来蝶变契机。县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县将加快转化专家学者的科技成果,搭建企业创意和灵感的交流碰撞平台,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从“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胜势”,让安溪食品产业的“老招牌”焕发出“新活力”。
推介会现场
安溪频道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包含安溪电视台和《安溪报》新闻。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安溪频道”。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安溪频道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安溪频道)”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安溪频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安溪频道联系的,请致电:23286000,或E-mail至:ax232860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