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基层减负重在“断舍离”
断舍离,意思是把那些不必需、不合适、过时的东西统统断绝、舍弃,并切断对它们的眷恋,“断舍离”之后才能过简单清爽的生活。其实,在推进为基层减负工作过程中,不妨多一些“断舍离”思维,破除捆住基层手脚的“枷锁”,让基层能够轻装上阵,把精力花在服务群众、推动发展上。
所谓“断”,就是要斩断错误政绩的思想。“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形式主义的表现在基层,根子在上面、在机关、在领导。一些领导干部习惯用“认认真真走过场,轰轰烈烈搞形式”代替“扎扎实实抓落实”,文山会海、重痕轻绩、层层加码等现象频频上演、屡禁不止,使基层负荷过重、疲于应对。形式主义其根源是政绩观的错位、责任心的缺失。斩断形式主义的源头,必须自上而下,加强正确政绩观教育,用好政绩观偏差主要问题清单,从思想深处解决好“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怎样树好政绩观”的问题,推动党员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所谓“舍”,就是要舍弃不切实际的任务。在4月8日中央公开通报3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中就指出,2022年和2023年运城市新绛县、晋城市沁水县等地方不顾自身实际、违背市场规律,强行推进经营主体数量倍增任务,导致部分乡镇(街道)为完成任务、应对考核,以群众名义注册一些没有实际经营业务的经营主体进行充数。事前没有经过实地调研,想当然的“拍脑袋”决策,制定出脱离实际的目标任务,看似风风火火、雷厉风行,实际上是急于求成。舍弃不切实际的任务,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加大对脱离实际强推政策行为的整治力度,从源头上治理执行政策简单化、“一刀切”等问题。
所谓“离”,就是要远离动辄问责的做法。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强调,要用好问责利器,既防止问责乏力,也防止问责泛化。问责的目的,是督促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强化责任意识,激发担当精神,推动工作落实。如果问责泛化,动不动拿问责压干部,一出错就问责、一问责就动纪,势必导致基层产生“洗碗越多摔碗越多”的担忧,挫伤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远离动辄问责的做法,必须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落实好“三个区分开来”,探索澄清正名、容错纠错机制,加大对敢担当、善担当干部的激励保护,切实营造好鼓励创新、宽容失误的良好干事环境。
为基层减负的“断舍离”,不是减责任、减作为,而是要明确基层权责的“单子”,减掉不应承受的“担子”,让基层能够心无旁骛,把更多精力和时间用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招商引资上,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更多贡献!(苏松达)
安溪频道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包含安溪电视台和《安溪报》新闻。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安溪频道”。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安溪频道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安溪频道)”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安溪频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安溪频道联系的,请致电:23286000,或E-mail至:ax23286000@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