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内岩前:山村蝶变展新颜
群山环绕间,宅院古朴沧桑,树木郁郁葱葱,梯田层层环绕……走进参内镇岩前村,一幅美丽乡村画卷尽收眼底。
岩前村是我县革命老区村,曾于2016年被列为县级贫困村。近年来,岩前村通过提升村容村貌,发展特色种植产业,打造休闲度假景区,大力培育文旅融合新业态和文化消费新模式,描绘乡村振兴美丽画卷,先后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县级文明村、县级乡村振兴实绩村等荣誉称号。 (记者陈和俐 实习生何颖婷)
丰富产业业态 促进多元增收
岩前村一角
“以前我们自己种茶自己卖,累了一年都赚不了几个钱。现在成立了合作社,制茶效率得到提高,我们做的茶还由公司集中销售,销路大大拓宽,不仅能赚到茶叶钱,还能得到公司分红,日子比以前好太多了。”岩前村脱贫户苏永定过上向往的生活。
岩前村地处参内镇东南,与南安仑苍、眉山交界,共有岩前、大垵、湖厝3个自然村,全村人口968人。过去岩前村由于山地多、地势险等地理条件的限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长期处于低水平,村容村貌难以改善,村民幸福指数很低。“多年来,村党总支立足薄弱的发展实际,带领全村党员集思广益、群策群力,谋划产业发展路径,打响党建引领、整体脱贫的攻坚战,并阔步迈向乡村振兴之路。”岩前村党总支书记苏银海说。
“以前我们村以茶产业为主,但由于茶农茶园分散,茶叶产值不高,村民难以发家致富。为此我们引导茶农进行低效茶园改造,鼓励茶农退茶还耕,调优农业结构。”苏银海告诉记者。
据介绍,岩前村将低产茶园集中起来,实现有组织的连片种植,再由合作社、企业或社会化服务组织提供专业化服务和品牌销售渠道,推进农业生产的联耕联种、分管联营。目前,村内已初步形成3个较为成熟的托管方:年年香茶叶专业合作社、亿源泉休闲农庄、参内修缘农场,土地成片种植面积总计达470亩,这些土地用以发展高标准生态茶园、休闲农业以及多样化种植,构建岩前村生态农业的新业态。
岩前村整合村里的茶产业资源,成立年年香茶叶合作社,并注册福建年年香茶业股份公司,年集中销售额超50万元,现已发展成为一家集茶叶基地建设、茶叶生产加工、品牌连锁加盟、茶道文化传播、茶业配套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专业合作社,其优质的安溪铁观音品牌享誉全国各地。
亿源泉休闲农庄林下金线莲种植项目总投资约20多万元,年产出可达30多万元。而修缘农场以种植萝卜、蕌头、百香果、桃树等为主,面积近100亩。一年四季果香不断,多样化种植促农增收,带动村里留守老人、妇女就业近30人。
“通过以‘退’为进的方式,我们村进一步盘活土地资源,优化茶产业结构,培育新的农业增长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走出一条生态改善、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三赢’的路子。”苏银海介绍,近几年来,岩前村以农产品为依托,通过注册商标、发展电商,加强农商互联,发展电子商务,激活农产品活力。
“我们已成功培育孵化出若干个地域特色鲜明、品质优良的网货产品。并且依托农村绿色产品、自然风光、乡村历史文化,拉动乡村休闲旅游与电子商务的融合发展,进一步拓展农村电商销售的新形式,搭建农村农业多层次发展格局。”苏银海说。
改善人居环境 扮靓乡村“颜值”
“以前岩前村,猪圈鸡舍脏乱景象随处可见,现在村里变化太大了,邻村亲戚都很羡慕我们。”村里70多岁老人苏成仁说,美丽乡村建设给岩前村带来翻天覆地变化,环境越来越好,生活越来越舒心。
“我们村通过厕所革命、垃圾治理、污水治理等村庄环境建设活动,推动村容村貌大改善。在此基础上,村里统一规划,将几十座农房改造成兼具传统元素和闽南风情的特色建筑。”苏银海介绍,近年来,岩前村以全方位乡村微景观提升为规划思路,实施改造提升、拆迁新建、旧村整治、特色保护四种模式进行村容村貌的改造,切实改善村民宜居环境。
在裸房整治与“平改坡”上,岩前村统一风格,鼓励村民通过墙面粉刷、垂直绿化、艺术装饰、遮挡等方式自主进行裸房整治,同时采用外观端庄厚实的歇山顶屋面为主,强调新建建筑应与闽南传统民居元素相结合,打造带有传统元素的新式住宅,促成新旧建筑的有机衔接,着力将村居打造成具有浓厚人文气息的文化体验区。同时,岩前村还投资80万元建设集党建、老年文化、孝道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性文旅驿站,并在村内铺设500米的休闲步道,同时利用闲置民宅打造了特色民宿,让游客在游玩的同时,还能住下来享受乡村的静谧生活。
踏着青石板路,记者走进岩前村年年香茶庄园,园内有可休闲小憩的凉亭,木屋内家具古香古色,让人感觉既温馨又舒适。据介绍,年年香茶庄园是岩前村乡村微景观提升的重点,致力打造由景区、农庄、茶庄园等串联而成的新农村休闲农业旅游综合体,下一步还将规划建设植物园、酒店、标准化厂房等,建成集种植养殖、度假休闲、茶文化推广于一体的生态茶庄园。
“每逢节假日,村里都会迎来大批游客,不但带来了人气,也带来乡村振兴的底气!”苏银海说。如今,岩前村道路整洁、环境优美、绿化水平高。走在村里的小路上,村路两侧大红灯笼热情似火,迎接着远道而来的客人,一座座古民居错落有致,与山景、绿树相互映衬着,构成一幅美丽乡村的画卷。
培育文明乡风 滋养美丽山村
走进岩前村苏氏祖厝,一方深褐色的木质牌匾悬挂于厅堂中央,“家风家教学堂”6个字印刻在上方,屋内摆放着几块桌椅,供儿童、老人学习休息。
苏银海介绍,岩前村依托特有文化资源,充分利用原有祖厝祠堂,创建家风家教学堂,挖掘和宣传本地历代、知名公众人物的家风家训,并与移风易俗充分结合。自创建以来,在家风家教学堂开展了诵读家训名篇、展示家庭才艺、讲家风故事等移风易俗主题活动,不断丰富家风家教学堂的内涵。
“接下来,我们还将加大资金投入,开设文博陈列、艺术展览、影像演艺、手工作坊、民俗文化等公益性活动。”苏银海说。
此外,岩前村还广泛开展“星级文明户”“卫生红黑榜”“好婆媳”等评选活动,推动乡风文明发展。同时,该村建立健全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等,发起成立一支由20多位老人组成的志愿服务队、移风易俗督导队,调动村民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为岩前村乡村建设注入新动能。
目前,岩前村已投入160万元,用于村级活动中心修缮。同时,建设了集休闲、文化、健身、娱乐于一体的村民文化广场,既包含法治主题公园,还有篮球场、足球场等便民设施,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村民的休闲娱乐生活。
苏银海介绍,由于村内留守老人较多,岩前村还十分注重提高村内老人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指数。村内建有四层楼的老年活动中心,有门球场、南音室、书画室等丰富老年人业余生活的活动室,还添置许多健身器材,岩前村老年门球更是在县里打出一定的名气。
“外出乡亲一回家乡,就先来到村里的老年活动中心看望老人。他们经常说,看着父母亲们在家过得这么开心,就没有后顾之忧,在外也非常放心。”苏银海说。
一处处乡村美景、一个个乡村产业,绘就岩前村的乡村振兴图。“我们村是革命老区村,许多革命前辈曾在这里战斗和生活过,当年不少村民参与革命斗争,成为革命斗争的一份力量。前辈们可歌可泣的对敌斗争事迹很值得后人学习和纪念。”苏银海表示,下阶段,岩前村还将大力推进健康乡村和幸福乡村建设,着力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同时,充分挖掘村里红色资源潜在价值,让红色精神生生不息,发展动能源源不断。
安溪频道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包含安溪电视台和《安溪报》新闻。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安溪频道”。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安溪频道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安溪频道)”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安溪频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安溪频道联系的,请致电:23286000,或E-mail至:ax232860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