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直播带货”防止“打滑跑偏”
疫情当下,很多党员干部掀起战疫助农直播带货热潮,为数千款特色农货代言促销,推动减轻买难卖难、助推复工复产,达到良好效果。但也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建立相应机制,切实让广大党员干部用好直播工具,“不打滑、不跑偏”,走好带货“康庄大道”,不断推动助农直播实现可持续、常态化、高质量发展。
把稳直播“方向盘”,严防“心猿意马”热衷“政绩作秀”。个别干部跟风直播带货,意在“直播”,搞“面子工程”“政绩秀场”,而忽略了重点是要为地方产品代言,为广大群众“带货”。更甚之,通过技术手段编造漂亮后台数据,营造虚假的繁荣与人气,来充面子、搞政绩。为此,要提高站位,建立党员干部参与直播约束管理机制,将直播制度化,实名注册直播号,结合开展“我直播,我承诺”活动,线上庄重承诺,线下提交承诺书,形成倒逼机制,规范约束党员干部直播行为,合理有序推动政务公开、地方发展。
精制直播“线路图”,严防“埋头播报”荒废“主责主业”。通过直播确实可以给群众带来一定实惠,很多党员干部带头起到示范引导作用,但是,多数党员干部自身工作较多、任务繁重,经常埋头当主播带货,取代日常工作,这并不现实。要建立党员干部直播可持续机制,推动党员干部正确处理工作与直播的矛盾,精准确定直播主题,合理安排直播时间节点,发挥直播应有的效果,而不能“沉湎”直播场景之中,防止“人红了”,所带货物却“没红”。要推动转化直播流量,把党员干部通过直播平台带来的人气,转移到当地扶贫龙头企业主、扶贫车间骨干、合作社负责人身上,移植到地方产业上、特色产品上,发挥一人带动一片效应。
添加直播“燃油宝”,严防“学艺不精”导致“带货翻车”。因不熟悉情况而言语不当或者带货失败,被调侃为“翻车”。党员干部直播中出现的“翻车”情形包括:对网络直播场景、规则不够清楚,形象刻板、互动生硬;对所带货物、产品本身了解不够,推介失当;忘记身份,随意发表个人观点,传播各方闲话,肆意传递负能量。对此,要制定党员干部直播行为指南,从党员干部直播的管理和使用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完善相关机制,让“干部直播”既能明确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又能有理有据、消除顾虑,切实遵照注意和禁忌的事项,牢牢守住底线。要加大互联网营销专业知识培训,让党员干部学习掌握好区块链、大数据、5G等最新信息技术手段,抓住直播风口,为群众带来更多带货红利。
踩准直播“刹车片”,严防“虚拟礼物”滋生“真实腐败”。直播带货看似公开透明,实则是隐秘场空间。这就容易让个别党员干部借个人名义开设直播,从事以营利为目的商业性推销活动,或参与和自身身份不相符的有偿推广活动,甚至直接在直播间收受虚拟礼物,提现变现,从而滋生隐秘腐败。要建立党员干部直播审查机制,前移监督执纪关口,把督查触角延伸到直播阵地上来,密切注意党员干部使用各种新媒体的新情况新变化,特别对容易滋生腐败的土壤,要及时发现、坚决铲除,真正落实直播为民创收目标不离谱、不走样,营造清正廉洁的网络推介风气。
站在电商新风口,广大党员干部唯有加强学习,勇于触网懂网,才能练就运用新媒体与消费者互动的新本领,唯有加强自律,心存戒尺、牢记宗旨,才能当好正能量网红干部,展现俯下身、沉下心、做实事的良好形象。
(作者:陈德进)
安溪频道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包含安溪电视台和《安溪报》新闻。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安溪频道”。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安溪频道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安溪频道)”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安溪频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安溪频道联系的,请致电:23286000,或E-mail至:ax23286000@163.com
